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中、韩两国民族精神教育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09-07 12:25

  本文关键词:中、韩两国民族精神教育之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 韩国 民族精神教育 比较


【摘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信念与信仰、性格与心理的总和,是这个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地繁衍和发展的活的灵魂与根本动力。因此,民族精神教育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共同关注,并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故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意义重大。 本文将同处于儒家文化圈的中国和韩国为对象,对两国的民族精神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全文共有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中、韩两国民族精神教育的发展脉络; 第二部分,对中、韩两国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异同进行比较,提出两国在民族精神教育内容上具有注重历史文化教育和重视传统道德教育的特点,同时,两国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中国尤为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而韩国更重视儒家伦理教育和生活习俗教育; 第三部分,对中、韩两国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途径进行比较,分析异同。 第四部分,揭示韩国民族精神教育的特点并提出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 韩国 民族精神教育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64;D731.26
【目录】:
  • 内容提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
  • 一、中、韩两国民族精神教育的发展8-12
  • (一) 中国民族精神教育的发展9-10
  • 1.中华民族精神释义9
  • 2.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发展9-10
  • (二) 韩国民族精神教育的发展10-12
  • 1.韩国民族精神释义10-11
  • 2.韩国民族精神教育的发展11-12
  • 二、中、韩两国民族精神教育内容之比较12-21
  • (一) 中、韩两国民族精神教育内容之共性13-16
  • 1.注重历史文化教育13-14
  • 2.注重道德传统教育14-16
  • (二) 中、韩民族精神教育之差异16-21
  • 1.中国尤为突出爱国主义教育16-17
  • 2.韩国更为突出儒家伦理教育17-18
  • 3.中国重视时代精神教育18-20
  • 4.韩国重视生活习俗教育20-21
  • 三、中、韩两国民族精神教育方法途径之比较21-29
  • (一) 中、韩两国民族精神教育途径之相同点21-24
  • 1.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21-22
  • 2.注重民族精神教育途径的多样性22-24
  • (二) 中、韩两国民族精神教育途径的不同点24-29
  • 1.中国重视采取显性教育形式,韩国侧重隐性教育形式25-26
  • 2.中国注重正面灌输,韩国重视综合教育法26-28
  • 3.中国重视实践教育,韩国重视文化熏陶教育28-29
  • 四、韩国民族精神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29-39
  • (一) 韩国民族精神教育的特点29-31
  • 1.注重利用渗透式家庭教育方式29-30
  • 2.建设牢固的国民精神教育维系体系30
  • 3.注重理实结合的效度化模式30-31
  • (二) 韩国民族精神教育对我国的启示31-39
  • 1.重视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31-33
  • 2.加强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33-34
  • 3.优化民族精神教育的环境34-36
  • 4.重视家庭对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础性作用36-38
  • 5.构筑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38-39
  • 结语39-40
  • 主要参考文献40-43
  • 后记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军;叶璐;;10万韩国人在北京城里的融合与冲突[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9期

2 董璐婷;李成桦;;浅议中国的国际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3 刘欣;;“小题大做”精神让韩国走向成功[J];共产党员;2011年12期

4 张慧君;;低碳经济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J];学理论;2011年16期

5 吴群任;;韩国人的民族精神[J];源流;2005年04期

6 陈红列;;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精神[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7期

7 刘昕;;中国未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的原因及关系展望[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8 杨淑林;邱红;;初探物联网对我国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1年06期

9 申昱夏;;二元社会下的中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J];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姜振才;;首尔风情[J];海内与海外;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兰;杨丽珠;刘文;;韩中幼儿个性发展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曹维彬;;文化视角下的中国[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潘伟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朱雅群;田野;季永领;李先明;刘景杰;余德;;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幼铭;吴永刚;;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6 李焱荣;刘中平;王东;何万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信息人才建设[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钟书华;;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朱蓓;肖军;;生态工业园发展综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刘新卫;;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保护[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甄橙;;中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浩荣;出国旅行 韩国人首选中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卓韦;韩国人均收入近万美元[N];国际商报;2002年

3 景燕;韩国人北京创业[N];工人日报;2000年

4 陈池;韩国人过春节[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陈池;韩国人:亲不亲 要看“寸”[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张锦芳;节能融入韩国人的生活[N];中国民族报;2004年

7 龚秀英;中国魅力吸引韩国人[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8 董传葆;“住在威海”对韩国人的引力有多大[N];威海日报;2008年

9 新华社记者 张锦芳;韩国人:不知该吃什么肉[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王燕坊;詹小洪:韩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琛;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4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心宇;中国控股公司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陈明晖;庞加莱在中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10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俊枝;中、韩两国民族精神教育之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建博;FDI在中国的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王存彪;中国多层次直销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付娟;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塑[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李范一;试论中国基金会的企业化运作[D];东北大学;2005年

6 吴涛;“刘翔效应”对我国田径运动影响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7 刘佳;中国电信业关系营销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赵成;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孙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浅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刘一;民国时期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肇端[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809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809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4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