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日本“总体保守化”的选举制度要因
本文关键词:试论日本“总体保守化”的选举制度要因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政治 总体保守化 选举制度 自民党 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
【摘要】:老牌保守党自民党"一党独大",得益于"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中"小选区"优势的制度保障。近来,自民党在国会大选中实力大增,历史修正主义及修宪意图凸显。社民党等革新政党的议席急剧减少,基本失去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制约力。新型保守政党民主党的政策"自民党化",公明党的执政党化,加之维新会和次世代党等右翼政党的崛起,日本政坛的"总体保守化"势在必然。从内因来看,日本现行选举制度客观上使得传统革新政党及在野小党弱化,保守政党壮大,日本政党政治生态发生结构性改变,导致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趋于常态化。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关键词】: 日本政治 总体保守化 选举制度 自民党 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
【分类号】:D731.3
【正文快照】: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在国际局势剧变的影响下,日本政党格局的变动体现为传统在野党与执政的保守政党在纵向上的此消彼长和横向上的同向变化。究其变化的内因来说,是通过国会现行的“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这一选举制度运行来实现和造就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长军;日本新选举制度与政治改革[J];当代亚太;2000年03期
2 周杰;;新选举制度对日本政党体制的影响——“迪韦尔热效应”的实证分析[J];日本学刊;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修文辉;;评预先自卫论[J];研究生法学;1999年04期
2 徐万胜;日美同盟与日本的军事大国化倾向[J];当代亚太;2004年04期
3 赵红梅,于文轩;环境权的法理念解析与法技术构造——一种社会法的解读[J];法商研究;2004年03期
4 李春燕;平建东;;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小泉纯一郎六次参拜靖国神社现象的背后[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5 田庆立;;试论日本新生代政治家的中国观[J];东北亚学刊;2012年04期
6 陆艳超;高凛;;论宪政视野下的公民表达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高松元;;对宪法本质属性的再认识[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陈秀武;;冷战后日本政治思潮研究概述[J];日本研究论集;2005年00期
9 田庆立;;日本新生代政治家的国际观、中国观与历史观[J];南开日本研究;2010年00期
10 闫大杰;;日本政党制度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J];学理论;2013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维;;“米兰达警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2 宋秋英;冉赛光;王晓朴;;监所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的法理分析[A];第三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文斌;行政诉讼先行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汪伟民;联盟理论与美国的联盟战略[D];复旦大学;2005年
3 孙政;战后日本新国家主义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4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裘索;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闫国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玉国;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周杰;现代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10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元浩;试论“五五体制”终结后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穆林卫;战后日本行政文化现代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吴晓光;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中日政治关系的消极影响[D];东北大学;2009年
4 辛丹红;中西方政党职能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5 霍建岗;日本新保守主义分析[D];外交学院;2002年
6 韩小平;公用征收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7 谭永羡;冷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兴起与危害[D];新疆大学;2004年
8 郭晓琴;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9 邓秀杰;靖国神社参拜和中日关系[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李天英;试析日本新保守主义思潮[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莹;;试论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J];当代亚太;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紫翰;选举制度发生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2期
2 胡盛仪;;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发展及启示[J];楚天主人;2000年04期
3 孙彬;中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历史回溯[J];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02期
4 谭卫华;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及其启示[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5 张伟;英法美三国选举制度比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王元仁;关于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几点设想[J];行政与法;2002年12期
7 李伯钧;代表选举要引入或完善三种机制[J];海南人大;2002年06期
8 唐元松;;选拔制度与选举制度辨析及启示[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2年00期
9 李伯钧;;完善我国现行代表选举制度的思考[J];内部文稿;2002年05期
10 陈永进;从人大选举制度的发展看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攀登;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达毅;;中国选举制度改革论纲[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敏之;;改进和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思考[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彬;变革选举制度治疗“贿选”[N];东莞日报;2013年
2 甄言;对西方选举制度真相的研究与思考[N];北京日报;2010年
3 彭,
本文编号:859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85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