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社会发展道路的分化——兼论是否存在所谓的东亚社会发展模式
本文关键词:东亚社会发展道路的分化——兼论是否存在所谓的东亚社会发展模式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展经济成为日本、韩国和中国的首要任务。但是在处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时,三个国家呈现出明显的差别,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日本采取"增长与分配同步"的均衡发展模式;韩国在威权时代采取"先增长,后分配"的非均衡发展模式,民主转型后逐步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前采取重积累轻消费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后则采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模式。通过对东亚三个国家福利发展模式的分析,发现文化并不是影响东亚福利的决定性因素,基于儒家文化而推出的东亚福利模式是否存在是值得质疑的。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关键词】: 东亚社会发展模式 儒家文化 分化
【分类号】:D731
【正文快照】: 二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先后走上复兴之路,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形成所谓的“东亚模式”。(1)经济的发展也吸引了社会政策研究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东亚社会发展模式的独特性,(2)并将其归纳为“东亚福利模式”。(3)很明显,“东亚福利模式”是从西方学者的视角,并基于文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卡;赵怀娟;;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4期
2 林卡;;东亚生产主义社会政策模式的产生和衰落[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3 徐月宾;张秀兰;;中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4 多吉才让;关于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04期
5 王禄生,张里程;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史及其经验教训[J];中国卫生经济;1996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锦萍;杨光飞;;从公共服务民营化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基于公共性视角的考察[J];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04期
2 杨立雄;;东亚社会发展道路的分化——兼论是否存在所谓的东亚社会发展模式[J];人文杂志;2016年08期
3 孙萍;何阳;;政府购买:创新发展人民调解的有效形式——以公共物品供给理论为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6年07期
4 王丽萍;郭凤林;;中国社会治理的两副面孔——基本公共服务的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5 王锦花;;福利悖论:中国社会保护中的社会排斥——基于广州市的实证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6 阳娜;;浅析我国社会福利保障中的地方政府责任[J];经营管理者;2016年01期
7 彭希哲;胡湛;;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12期
8 吴丽丽;;发达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5年09期
9 臧其胜;;政府福利责任的边界:基于华人社区公众福利态度的比较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10 包先康;;治理的处境化诠释:话语、政策与意识形态[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卡;;东亚生产主义社会政策模式的产生和衰落[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2 埋桥孝文;李莲花;;再论东亚社会政策[J];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06年02期
3 张秀兰,徐月宾;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升;;儒家文化中社会和谐的积极思想[J];当代广西;2006年19期
2 张进;;儒家文化产业化问题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3 谭舯;;儒家文化[J];统一论坛;2012年02期
4 吴予敏;;从儒家文化到近代理性 评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J];读书;1987年11期
5 李景富;让官先富的儒家文化——读《腐败与儒家文化》有感[J];理论与当代;1996年10期
6 孔令兴;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J];理论导刊;1998年02期
7 陈立旭;儒家文化能否拯救中国和人类[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3期
8 崔月琴,李文焕;儒家文化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0年04期
9 刘林平;从个人、企业、社会层面看儒家文化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影响[J];岭南学刊;2000年02期
10 王学静;刍议儒家文化的两种形态[J];学术交流;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晋海;;人文奥运与儒家文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曲春妮;;论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陈来;;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4 尹记远;;儒家文化与和谐外交[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文华;;彰显儒家文化 打造魅力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C];2013年
6 杨熙媛;;论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科技观[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7 矫克华;李梅;;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与儒家文化思想教学研究[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8 朱人求;;儒家文化自觉精神 以先秦儒家为对象的分析[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孙雷;;序一 继承儒家精髓 构建和谐社会[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10 朱贻庭;;文化其“神”与其“形”——试论儒家文化的现代生命力[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梁婷 实习生 刘镇彬;儒家文化在当代仍有显著价值[N];深圳特区报;2006年
2 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吴国盛;儒家文化与科学精神的辩证[N];科技日报;2012年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教授 徐飞;水火之间:儒家文化与科学精神[N];科技日报;2012年
4 王棣华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研究员;用儒家文化完善财务人员的价值观[N];财会信报;2013年
5 本报评论员;弘扬儒家文化 建设幸福衢州[N];衢州日报;2014年
6 王耀中 罗仲尤;儒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借鉴作用[N];光明日报;2005年
7 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朱伯昆;儒家文化与因损益[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8 记者 张若斌;华商大会:儒家文化新审视[N];上海金融报;2006年
9 曲阜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森;金融危机形势下弘扬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N];济宁日报;2009年
10 唐正鹏;理性地审视儒家文化(上篇)[N];团结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彩萍;儒家文化与新时期作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茜茜;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何以勾连?[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裴元汗;儒家文化对越南顺化文化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5年
3 石培翠;儒家文化在柬埔寨的教学与传播[D];兰州大学;2015年
4 陈静;历史教学加强高中生儒家文化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姜静;试论儒家文化对中韩建筑环境艺术的影响[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6 邢笑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儒家文化底蕴[D];鲁东大学;2016年
7 刘彩红;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文化认同[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海峰;儒家文化普及经验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闫皓;儒家文化对韩国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5年
10 李晓雨;儒家文化在科技进步中的困境与出路[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64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86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