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变化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战后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变化的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民主德国 联邦德国 经济与政治同步 德国模式 社会结构
【摘要】:战后两个德国经济发展都做到了与政治的同步,但是,之间又有着根本区别:一个以政治为先,经济为政治服务;一个以经济为先,政治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后者由于没有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德国经济模式的关注。所谓德国经济模式有其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就是"市场+秩序"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方面有四个要素: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优势经济结构,以均衡为中心的企业治理模式,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注重创新、技术和质量。二德之间不同的经济道路和结果引发了不同的社会结果,使得各自拥有不尽相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最终,虽然联邦德国的经济和社会模式脱颖而出,但统一后遗症以及新的国家环境使统一后的德国迫不得已走上了一条与之前有所不同的经济道路,经济领域中的这个新变化立刻在社会结构方面引发了相应的嬗变。如何看待这些变化,这是当代德国研究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 民主德国 联邦德国 经济与政治同步 德国模式 社会结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后德国经济、社会结构和阶级构成的变化研究”(09BSS016)
【分类号】:F151.6;D751.6
【正文快照】: “德国资本主义社会在1945年前所经历的是一条不同于英、法、美的特殊的曲折的历史道路,其主要特点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与经济自由呈现不同步协调发展状态,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1](P54)二战结束后,消除这种不同步成了战胜国的共同目标。因此,战后德国虽然被人为地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统一后德国经济发展的回眸与前瞻[J];欧洲;1996年03期
2 武士国;对近几年德国经济形势及前景的几点看法[J];德国研究;1998年02期
3 陈高桐;面向新世纪的德国经济与社会[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德国六大经研所公布经济形势报告显示 德国经济:今年加快 明年减速[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44期
5 陈彩虹;“经济的”就是美好的——德国掠影[J];南风窗;2000年01期
6 杨伟国;德国经济的新经济化与生态化[J];欧洲;2001年05期
7 徐纪贵;千年转换之际的德国经济[J];德国研究;2002年02期
8 尹朝安;19世纪中后期德国经济的发展与制度创新[J];德国研究;2003年01期
9 王学勇;德国经济缘何陷入困境[J];当代世界;2004年05期
10 陈江生;陈昭铭;;老欧洲的困境:德国经济的变革和前瞻[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颖;;19世纪德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发展经济学解释[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四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苇;“政治牌”决定德国经济未来[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2 高德平;2001年德国经济发展及前瞻[N];国际商报;2001年
3 本报驻柏林记者 魏爱苗;德国经济保持复苏势头[N];经济日报;2009年
4 记者 戎昌海;德国经济开始复苏[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记者 刘海燕;德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戴正宗 编译;救助劳动力:德国经济复苏的秘密武器[N];中国财经报;2010年
7 记者 刘华新;出口增长带动德国经济强劲复苏[N];人民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怀成;德意志银行预测明年德国经济暴跌4%[N];光明日报;2008年
9 记者 王志远;德国经济年底恐停滞不前[N];经济日报;2012年
10 胡小兵;德国经济驶入“风雨区” 发展面临严峻挑战[N];中国信息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毛畅;《德国经济与人口结构的变化》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蔡制宏;论德国贸易促进政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凌瀚;论技术创新对提高德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陈维茗;DIW有关收入满足度的调查及其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6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866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