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中国与亚洲地区主义

发布时间:2017-09-24 15:01

  本文关键词:中国与亚洲地区主义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化 地区主义 地区进程 亚洲地区主义


【摘要】:地区主义是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中间形态,是当代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选项。地区主义的核心要义是超越国家层面,以地区的视角、思维、方式解决地区层面的公共问题。虽然近几年来欧债危机阴影下的欧盟以及因海上争端而致局势紧张的东亚所代表的东、西两大地区主义进程均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地区主义远未过时。相反,它正从短暂的退潮中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而推动这轮地区主义浪潮及其研究兴起的主要动力是亚洲作为一个地区的崛起,从而使这一波地区主义"浪潮"具有明显的亚洲特色,被称为"亚洲地区主义"。本文认为,中国应具备地区思维,并以地区主义视角解决周边外交中的矛盾,以地区为平台担负起大国责任,以地区治理为切入点化解全球治理失灵的问题。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关键词】全球化 地区主义 地区进程 亚洲地区主义
【分类号】:D820;D73
【正文快照】: 地区主义是二战结束以来兴起于欧洲进而扩散至世界各地的一股国际政治潮流,这股国际政治潮流对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以来的现代国家体系构成巨大冲击,它代表着人类社会管理形态的最新尝试。然而,冷战结束后,现代交通和通讯科技的发展导致地理空间急剧萎缩,各国之间的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门洪华;国家主义、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兼论中国大战略的谋划[J];开放导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中芳;论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张生祥;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两种地区发展理论[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3 江继龙;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几个问题[J];和平与发展;1998年02期

4 李恒;新地区主义及其与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碰撞[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8期

5 李恒;从“10+3”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J];经济经纬;2004年06期

6 张磊;区域主义:通往全球主义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7 刘宏松;依附论视野中的拉美区域主义[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卫灵;全球化与当代民族主义[J];教学与研究;2002年11期

9 刘宏松;依附论视野中的拉美区域主义[J];教学与研究;2004年12期

10 叶红英;;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思考[J];教育前沿;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麻陆东;东亚地区主义发展路径:过程中的政府间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丽明;民族联合途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高弟;朝核问题与中美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6 李春怡;东亚地区规范对比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7 季玲;情感、身份确认与社会身份的再生产[D];外交学院;2011年

8 吴世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卢红飚;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卫民;欧洲民族过程与欧洲一体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素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2 俞可平;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赫特,索德伯姆,袁正清;地区主义崛起的理论阐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1期

2 肖欢容;地区主义及其当代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2期

3 耿协峰;地区主义的本质特征——多样性及其在亚太的表现[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Z1期

4 庞中英;;危机和变化——论东亚新地区主义的货币、社会和安全方面[J];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2002年S1期

5 王庭东;论东亚新地区主义[J];当代亚太;2003年01期

6 肖欢容;中国的大国责任与地区主义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1期

7 庞中英;东亚地区主义的进展与其问题——能否打破现实主义的思维牢笼[J];东南亚研究;2003年03期

8 吴志成,李敏;亚洲地区主义的特点及其成因:一种比较分析[J];国际论坛;2003年06期

9 王伟华;地区主义与南亚区域合作[J];南亚研究季刊;2003年04期

10 庞中英;;东亚的长治久安之道:创造新地区主义[J];世界知识;2003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炜;;中国的地区主义研究(2001—2010)[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2 廖育人;;地区主义战略:中国的现实抉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王丽琴;;东亚新地区主义和东盟方面的经济动力[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欢容(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地区主义的新浪潮[N];光明日报;2001年

2 陈岩(经济学博士);开放的地区主义是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3 朱宰佑 韩国庆熙大学中国语学课长;东亚地区主义离不开中国的领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CBN记者 陈晓晨 实习记者 洪嘉泽;东亚地区主义:开放性与灵活性是特色[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Razeen Sally/文■刘宇鸥/译;亚洲地区主义的兴起[N];经济观察报;2003年

6 庞中英;“开放的地区主义”如何开放[N];东方早报;2005年

7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 吴心伯;美国—东亚关系的新走向[N];解放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麻陆东;东亚地区主义发展路径:过程中的政府间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曙光;中国地区主义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肖欢容;地区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周慧来;霸权与地区主义:美国与冷战后东亚地区合作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徐秀军;地区主义与南太平洋地区秩序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卢光盛;地区主义视野中的东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6年

7 喻珍;冷战后地区主义视角下的海湾地区合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李春怡;东亚地区规范对比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莹;冷战后新地区主义在东亚合作中的实践与发展[D];兰州大学;2008年

2 鲍燕;新旧地区主义比较[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宋晓东;中亚“地区主义”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大学;2010年

4 王玉主;亚太地区:开放的地区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江娟;论东亚新地区主义[D];吉林大学;2007年

6 许斯嘉;开放的地区主义:东亚地区整合的理论与实践[D];暨南大学;2007年

7 余梦妮;东北亚新地区主义的现状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8 卢春光;东亚地区主义的结构、特点与前景[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华;新地区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龙;东亚合作中的地区主义因素[D];外交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912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912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f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