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之船倾覆:社会治理视角下“伦敦骚乱”事件新探
本文关键词:福利之船倾覆:社会治理视角下“伦敦骚乱”事件新探
【摘要】:2011年8月发生的"伦敦骚乱"事件令举世震惊,其影响依然深远。从事件起因而言,这应该是一次偶然性突发事件。然而,若深入分析此次骚乱的群体特征、演进过程与整个欧洲社会的经济环境,不难发现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关类似欧美群体性事件,学术界传统的分析多以种族矛盾、阶层分化或社会控制失序为视角,强调此类矛盾是社会调试过程中某一环节的紊乱。本文从英国历史、欧洲多元主义文化与福利制度等方面入手,解读伦敦骚乱发生的不可避免性,并力求从中得到一些有关社会治理的启示,为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转型提供可鉴之资。
【作者单位】: 香港城市大学亚洲及国际学系;
【关键词】: 伦敦骚乱 多元主义 福利制度 社会治理
【基金】:香港特区政府博士津贴计划课题项目(HKPFS:PF16160)
【分类号】:D57
【正文快照】: 2014年8月发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镇的骚乱,虽然规模与波及范围难比伦敦之例,但论其事件起因(黑人青年被警察无端数枪击毙)、连锁反应(民众游行、抗议、打砸抢烧)与社会矛盾的凸显,都堪称大西洋对岸的历史重演。当8月22日骚乱趋于平息之时,世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在当期社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俊杰;雷兴芝;;美国早期城市发展动力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2 罗罡辉;李贵才;;城市生活方式变化与土地利用[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1期
3 姜杰;张琳琳;;城市管理分区制的经济和社会分析[J];城市问题;2007年03期
4 朱静;;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结构与文化解释[J];城市问题;2011年04期
5 柳建文;;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与多元复合型社会管理体制的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6 来洁;欢欢;;环境与人群——城市生态学理论概述[J];公共艺术;2012年05期
7 杨刘保;;打造城市发展升级版:城市环境风险检视与超越[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5期
8 刘丹;;超越他者的想象:“华莱坞”电影对中国城市文化的建构与认同[J];东南传播;2015年05期
9 汪春燕;;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城市化特点初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3期
10 尹素琴;史界;;流动的力量——和谐民族关系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益忠;从中心到边缘[D];复旦大学;2006年
3 胡俊修;“东方芝加哥”背后的庸常[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高宏宇;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D];同济大学;2007年
5 谢遂联;都市文化与唐代诗人心态[D];扬州大学;2008年
6 金涛;新生国家政权建设与城市社会层级结构变动[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陈薇;空间·权力:社区研究的空间转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娟;制度弹性空间与秩序重构[D];上海大学;2008年
9 王伟;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集合能效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王玉玮;当代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经济学家王国乡认为福利制度改革不应降低居民福利水准[J];理论导报;2000年02期
2 李秉忠;;关于我国建立福利制度的一点思考[J];晋阳学刊;2007年05期
3 易杰;范凡;张希斌;;论军人福利制度改革的远期构想[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13期
4 秋风;;现代福利制度[J];中国海关;2010年09期
5 蔡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福利制度建设与完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6 罗立满;;高福利制度引发欧债危机悖论——兼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年01期
7 谢琼;;福利、福利制度与福利权[J];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04期
8 赵林林;韩晓丽;;基于公民权利的教育福利制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6期
9 李丹;鹿礼男;;欧债危机对我国福利制度建设的影响和启示[J];知识经济;2013年22期
10 ;再见,北欧福利制度[J];社会工作研究;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振耀;;农村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机遇与挑战[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2 赵克平;;发展慈善事业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A];慈善事业与社会进步——宝鸡市“慈善事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栓喜;调控物价与重构福利制度并举[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郑秉文;法国“周日可以工作”:福利制度轮回的一个标志[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3 张嵘;老年津贴折射福利制度变革信号[N];东莞日报;2010年
4 忻州市委党校 王晶;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制度体系的构建[N];山西党校报;2012年
5 知名旅美学者 薛涌;福利制度创造出的“中小企业”奇迹[N];中国经营报;2013年
6 廖仲毛;福利制度也要创新[N];中国工商报;2005年
7 新华社记者 王振华;美国福利制度不再“养懒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王平 李冰;任启兴委员:再造向贫困群众倾斜的国家福利制度[N];华兴时报;2007年
9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魏磊;近年欧洲各国福利制度改革[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王小莉;福利制度无需慷慨但须公平[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青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英国福利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白兆君;试析撒切尔时期英国福利制度改革[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文利芳;明代自治性福利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康冉;清代自治性福利观念和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李永佳;重庆民营企业员工福利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6 郝花;美国工作福利制度述评[D];厦门大学;2008年
7 芮s,
本文编号:926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92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