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视域下的民族国家
本文关键词:空间视域下的民族国家
【摘要】: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城市化所导致的社会权力的时空伸延,其典型形式是监控的普遍化;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对传统文化及其社会基础的侵蚀,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反抗运动滋生了对实现自我保存的民族国家的建国愿望,这尤其表现在殖民地国家。而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时空转移,帝国主义的资本逻辑日益对民族国家固有的领土空间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民族国家的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空间 城市化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帝国主义
【分类号】:D562
【正文快照】: 本文尝试结合有关资源从空间视域探讨民族国家问题。实际上,全球化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民族国家探索一直就蕴含着空间视域,如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及其空间转移思想,再如列宁的帝国主义及其殖民化国家理论。上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理论的全面兴起,使得空间视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陆阳;;强力意志——当代城市特色唯一源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左静;袁犁;;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古城镇再生模式探析——以丽江古城为例[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3 周琦;;继承与超越——“和谐世界”思想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4 李继武;;资本与市场经济联姻和现代化的二律背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徐晓燕;;城市社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6 王生坤;薛婷婷;;“过渡型社区”的概念、生成因素与存在的困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申四龙;;从越南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演变来看待民族主义的双重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8 海阔;罗钥\~;;电影叙事空间文化研究范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刘敬;余权;;人文上海:彭小莲电影中的城市空间及其文化内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璇;;上海市中产阶层化文化影响下的空间重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毅;张京祥;;城市空间的文化生产——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晓;洪亮平;;“再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创新方法初探——基于广东省“三旧改造”规划的辩证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代云;李健;吕娟;;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空间塑造的内在理性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吴畅畅;赵瑜;;同志、身份/认同与空间——对中国内地同志网络空间生存及(集体)行动可能性之探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汪行福;;三大转向及其未来取向——为哈贝马斯80诞辰而作[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8 刘凡;;越界与异质空间[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杨有贤;;回族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特征散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仰海峰;;弹性生产与资本的全球空间规划[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5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云云;宇宙·晶体·诗意[D];江南大学;2010年
6 王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活空间变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陆友平;人性乌托邦世界的理想构建与爱情悲剧的诗意化书写[D];南昌大学;2010年
8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裴晓丽;论现代性的合理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章慧宇;都市迷宫的系统观照与现代书写[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曙辉;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困境及未来趋势[J];前沿;2003年08期
2 艾·M.伍德,王宏伟;新帝国主义与民族国家[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1期
3 李景铭;民族国家的类型划分[J];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4 万光侠;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国家问题研究的力作[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万光侠;;在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矛盾张力中寻求哲学的理论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评介[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6 李景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民族国家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评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年02期
7 向卫平;;全球化与民族国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商文莉;;从民族国家看民族观[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9 ;“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昨天与今天”笔谈[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刘国锋;刘嘉树;李世源;;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双重效应[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生;;试论20世纪亚洲民族国家建设中的群众与暴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2 李鸿宾;;传统与近代的对接——从地域和民族角度论述中国传统王朝的近代境域[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岳蓉;;东南亚民族国家的建构问题综述[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贺金瑞;;百年共和的经验和启示:少数民族和民族宗教对现代中国的贡献和潜力研究——2012年度基地重大项目论证报告(节选)[A];共识(2012春刊07)[C];2012年
5 谢文庆;;殖民体制之后的东南亚:民族国家及其不同政见者(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马戎;;现代国家观念的出现和国家形态的演进[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7 徐蓝;;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保护[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8 韩琦;;为什么独立后的西属美洲没有建成统一的联邦国家?[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杨纪武;;一个毫无国家民族情感者的妄言——评茅于轼《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10 刘拥华;;游离的全球化与全球化政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浩;民族与民族国家的“大获全胜”[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李明浩;民族与民族国家的两大困惑[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许章润;民族国家体系的生命力[N];法制日报;2009年
4 明浩;民族国家——“现代性”下的魔鬼“园丁”[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牛锐 整理;民族国家建构应优先于民主制度完善[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安东尼·吉登斯;全球时代的民族国家[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李明浩;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李云龙;关注:21世纪民族国家的命运[N];中国民族报;2002年
9 卢露;区隔化制度的失败和民族国家的胜利(一)[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明浩;辛亥民族观的局限性及其超越[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颜震;美国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双重构建(1776-1867)[D];吉林大学;2013年
2 敖福军;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阿嘎佐诗;从地方到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辉;苏丹内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宋荣超;20世纪初政论报刊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初期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霞;民族国家与超越民族国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覃焕;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文艺复兴[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宋羽雅;试析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关系中的悖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4 曲海洋;少数民族与中国民族国家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承凤凤;中国共产党与现代新型民族国家构建研究(1921-1949)[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元;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重塑[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7 雷艳;从“民族国家”到“公民国家”[D];西南大学;2009年
8 熊明清;想象长白山: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的东北区域政治文化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卓旭春;论全球化时代的非政府组织[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莹;民族国家形成与英国宗教改革关系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6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92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