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北地区东周墓葬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17:43
本文关键词:晋中北地区东周墓葬研究
【摘要】:本文以晋中北地区范围内目前已发表的东周时期的所有墓葬材料为研究对象。按照区域地理位置再结合行政区划对将这一地区分成忻州、吕梁、太原三个组,然后对三个组内出土的主要陶器进行了类型学分析。根据类型学分析的结果,结合中原地区东周时期墓葬器物组合形式的演变规律对三个组内的墓葬单位进行了分期和年代推断。 目前已发表的晋中北地区东周时期墓葬中,铜器墓的数量较少,除了太原晋国赵卿墓M251外,均为中小型墓,且出土器物较少。因此,文中第二章没有对墓葬出土的青铜器进行类型学分析,而是将一些较特殊的器类放到了第四章的文化因素分析部分进行讨论。 文化因素分析部分是本文的核心所在,分为相同文化因素和不同文化因素两部分进行讨论。这一章的材料除晋中北地区东周时期墓葬出土的所有随葬器物以外,还包括墓葬的形制、及葬具。 相同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组中墓葬出土的共有器类数量非常多,形制也较为接近,而且这些器类无论是形制还是纹饰方面都和晋文化的核心地区侯马、邯郸、洛阳等地这一时期墓葬出土的器类相似,这足以说明这些共有器物有着共同的文化来源——晋文化。 不同文化因素分析部分主要是将三个组中的特殊器类及特殊的墓葬形制、葬具与周边文化区的进行比较,发现这一地区当时主要是受到了北方文化的影响。特殊器类及特殊的墓葬形制、葬具主要出现在忻州组合吕梁组的墓葬中,太原组发现甚少,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忻州组、吕梁组在地理位置上与周边文化区接壤,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较地理位置更靠近中原地区的太原组而言,更频繁、更直接所致。
【关键词】:晋中北地区 东周时期 墓葬 陶器 文化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8.8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范围及对象12-14
- 1.1.1 时间范围12-13
- 1.1.2 空间范围13-14
- 1.2 考古发现概况14-15
- 1.3 研究现状15-17
- 第二章 随葬器物的类型学研究17-43
- 2.1 吕梁组17-26
- 2.2 忻州组26-30
- 2.3 太原组30-43
- 第三章 各组墓葬的分期断代43-52
- 3.1 墓葬分期43-46
- 3.1.1 吕梁组43-44
- 3.1.2 忻州组44-45
- 3.1.3 太原组45-46
- 3.2 年代推断46-52
- 3.2.1 吕梁组46-48
- 3.2.2 忻州组48-49
- 3.2.3 太原组49-52
- 第四章 文化因素分析52-59
- 4.1 相同文化因素52-53
- 4.2 不同文化因素53-59
- 4.2.1 双(单)耳罐53-54
- 4.2.2 单耳杯54
- 4.2.3 铜換54-56
- 4.2.4 带扣56-59
- 第五章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图64-80
- 致谢80-81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81-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铭予;;中国北方地区两周时期铜(钅复)的再探讨——兼论秦文化中所见铜(钅复)[J];边疆考古研究;2002年00期
2 滕铭予;王春斌;;东周时期三晋地区的北方文化因素[J];边疆考古研究;2011年00期
3 李春风;;试论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境内的戎狄及其与华夏族的融合[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1年03期
4 马兴;春秋时期山西境内北狄的华夏化及其对华夏族的影响[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5 ;山西省文管会侯马工作站工作的总收获(1956年冬至1959初)[J];考古;1959年05期
6 iJ富斗;;山西万荣庙前村东周墓地调查发掘简讯[J];考古;1963年05期
7 周兴华;;宁夏中卫县狼窝子坑的青铜短剑墓群[J];考古;1989年11期
8 滕铭予;;关中秦墓研究[J];考古学报;1992年03期
9 田立坤;论带扣的型式及演变[J];辽海文物学刊;1996年01期
10 卢桂兰;;榆林地区收藏的部分匈奴文物[J];文博;1988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兴;春秋时期山西境内的北狄[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朝伟;战国时期赵国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13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13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