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县苗山汉墓画像石横吹乐器考
本文关键词:徐州铜山县苗山汉墓画像石横吹乐器考
【摘要】:汉代创造了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顶峰时期,①从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开明的政治、发达的经济为文化传播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汉代的音乐承袭秦制,虽经历战火的摧残,但是经过汉高祖以及历代皇帝的努力,其宫廷音乐、礼乐制度日趋完善,民间乐舞、百戏更是达到了繁荣鼎盛,汉代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体系的坚实基础。历史经历了2000多年的沧桑变化,汉代的音乐遗存较少,当年的歌舞、器乐表演已无法窥看其原貌。现在的音乐工作者仅能从文献中揣测当年音乐繁荣的盛世场景。汉画石的发现,弥补了音乐文献的不足,它不仅提供了鼓吹的场景、百戏的画面、更为某些乐器的演奏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实物形象,给后世研究者提供了较为明晰的参考,通过这些画像,我们能够看到演奏者的姿势、乐器的基本形制,以及演奏的场景。著名汉画像研究学者李荣有曾写到:“各地汉画像中所反映的艺术形象是丰富多彩的,涉及到汉代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领域内容……可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汉代历史文化图史。”②可见,汉画像石这种雕刻艺术切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情况和人们的生活场景。笔者以徐州铜山县苗山汉墓画像石中的横吹乐器图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成果以及出土的乐器文物,对该图中的横吹乐器和同时期的其他横吹类型的乐器开展了深入系统探究。本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选择本研究课题的意义,结合各种研究情况开展探究,对研究方法及创新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徐州铜山县苗山汉墓横吹画像石的概述。首先简单的介绍了挖掘出的文物、墓志等。从政治、经济、礼俗环境这几个方面阐述了汉画像石产生的时代背景。从画面布局、百戏形象、乐人表演、服饰化妆等多方面细致的描述了徐州铜山县苗山汉墓横吹画像石的基本形态。第三章,徐州铜山县苗山汉墓画像石中的横吹乐器。本文作者结合历史资料、出土乐器文物和相关研究理论,对苗山汉墓画像石中横吹乐器的形制、种类和汉代横吹乐器的种类、发展变迁等方面做了探究。第四章,徐州铜山县苗山汉墓画像石中横吹乐器的功能。横吹乐器发展历史较长,形制、种类非常多,用途也不统一,随着时代发展,横吹乐器的功能也在变化。汉朝时期音乐非常丰富,器乐发展整体水平较高,以汉画像石为切入点探究汉代横吹乐器的形制、种类、功能等,能帮助我们深入把握“笛”音乐文化,感受汉朝时期音乐以及“笛”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关键词】:汉代 苗山汉墓 画像石 横吹乐器 笛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9.4;J63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2 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0-11
- 1.3 本课题研究方法11-12
- 1.4 本论文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12-13
- 第2章 徐州铜山县苗山汉墓横吹画像石概述13-23
- 2.1 苗山汉墓横吹画像石的时代背景13-18
- 2.1.1 苗山汉墓横吹画像石的简介13-15
- 2.1.2 汉画像石产生的时代15-16
- 2.1.3 苗山汉墓画像石产生的社会(礼俗)环境16-18
- 2.2 苗山汉墓横吹画像石的形态18-23
- 2.2.1 画面布局特征19
- 2.2.2 乐舞百戏艺术形象19-20
- 2.2.3 乐人的表演20-21
- 2.2.4 服饰与化妆21-23
- 第3章 徐州铜山县苗山汉墓画像石横吹乐器分析23-39
- 3.1 横吹乐器在汉代的发展条件23-26
- 3.1.1 开明的政治23-25
- 3.1.2 坚实的经济基础25
- 3.1.3 多姿多彩的器乐艺术25-26
- 3.2 汉代横吹乐器的种类26-33
- 3.2.1 横吹乐器的源流26-30
- 3.2.2 汉代横吹的闭管类乐器30-31
- 3.2.3 汉代横吹的开管类乐器31-33
- 3.3 汉代横吹与苗山汉墓画像石横吹种类的关系33-39
- 第4章 徐州铜山县苗山汉墓画像石中横吹乐器的功能39-43
- 4.1 汉代横吹乐器的功能39-41
- 4.2 苗山汉墓横吹乐器的功能41-43
-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双喜;;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征集之宋代画像石[J];收藏家;2006年04期
2 盛储彬;;徐州新发现一批散存画像石[J];中原文物;2007年02期
3 闪秀桂;;东汉墓室画像石题材探微[J];装饰;2007年08期
4 谢丽平;;汉代“礼”的思想对画像石艺术的影响[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07期
5 谷东方;;陕北绥德田鲂墓画像石图像构成解读[J];美术大观;2012年09期
6 程少奎;;山东肥城发现“永平”纪年画像石[J];文物;1990年02期
7 ;扫地男仆画像石[J];教师博览;2007年03期
8 贾鹏;;中国的画像石[J];中国美术;2009年03期
9 曹建强;驱魃耕耘画像石(拓片)[J];古今农业;2000年04期
10 姜伯勤;中国祆教画像石在艺术史上的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道彩;高超;;滕州东汉永元十年画像石历史内涵初探[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建平;;软立体画像石拓片法[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爱国;;河南淮阳北关一号汉墓残画像石性质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胡均;;楼阁拜谒图解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谢健;程明;;邹城东汉祠堂整理与研究[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玲玲;;浅谈日月同辉与龙戏图画像石[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燕燕燕;;滕州西户口一号、二号祠堂画像石中榜题图像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建华;;关于石祠画像石的认识[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高墨翰;高书林;;麒麟驾雷公车[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高书林;;从《田畴与耕牛》画像说汉沛郡农业点滴[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奇;画像石上的汉代足球[N];中国档案报;2001年
2 姜伯勤;我国发现的祆教画像石[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王小凤;圣村汉画像石[N];中国文物报;2004年
4 姜伯勤;中国艺术史上的波斯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陈彬;山东枣庄桥上汉墓出土一大批画像石[N];中国文物报;2000年
6 徐龙国;曹操高陵出土的“七女为父报仇画像石”内容解析[N];中国文物报;2010年
7 记者 卢晓兵;马扬前蹄车出行 双龙腾跃口衔鱼[N];平顶山日报;2006年
8 罗工柳;缅怀马达[N];天津日报;2004年
9 彭城;徐州出土西汉早期画像石[N];美术报;2005年
10 沈嘉禄;艺术再现汉砖魏像的神韵[N];文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丽华;汉代画像与我的人物画创作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龚佩;论鹿图案在画像石画像砖中的意义[D];重庆大学;2016年
3 张迪;徐州铜山县苗山汉墓画像石横吹乐器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安世;解读山东微山沟南村汉墓画像石丧葬图[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5 赵莹;“荆轲刺秦王”画像石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6 常康;画像石艺术元素的数字动画语言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015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15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