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打制实验及其在丁村角页岩石器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模拟打制实验及其在丁村角页岩石器研究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石器时代考古 模拟打制实验 发展简史 应用现状 丁村角页岩
【摘要】:模拟打制是史前考古研究中的重要实验考古方法之一,对于正确认识考古标本的类型和技术、解读当时人类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回溯了模拟打制实验的发展史,并评述其应用现状。模拟打制实验在欧美有较长的发展与应用历史,但最终趋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模拟打制实验研究在欧洲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继承和发展,而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发展起了以定量控制、数理统计为核心的实验方法。本文以近期在山西丁村开展的角页岩模拟打制实验为例,介绍传统的模拟打制实验的基本流程和内容,包括实验的内容设计、实施及记录和分析等。本次实验结果肯定了硬锤锤击技术在丁村角页岩石核剥片和修理中的广泛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以往对使用碰砧法的推测。文章最后对模拟打制实验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了讨论和展望。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法国科研中心UMR7055史前考古与技术实验室;
【关键词】: 石器时代考古 模拟打制实验 发展简史 应用现状 丁村角页岩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33)
【分类号】:K876.2
【正文快照】: 1引言不同于陶器、青铜器等产品经由铸造形成,石器是在不断削减的过程中形成的产品[1],因此理解石器的生产过程,也就是理解其削减的过程,以及该过程中所有副产品的可能形态和特征,并了解最后产品的形制和遗址中所有石制品在原有生产序列中的位置。模拟打制是实验考古学的重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莉;;碰砧法和锤击法打片的实验研究[J];南方民族考古;1993年00期
2 唐·克雷布特利;陈淳;;石器技术的潜力[J];江汉考古;2012年03期
3 张森水;中国北方旧石器工业的区域渐进与文化交流[J];人类学学报;1990年04期
4 陈淳;谈旧石器打制实验[J];人类学学报;1993年04期
5 李英华;侯亚梅;Erika BODIN;;法国旧石器技术研究概述[J];人类学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启晓;;黑龙江省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2 李有骞;陈全家;;嫩江流域汉代以前的石制品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3 朱之勇;;中国细石器起源之我见[J];北方文物;2008年04期
4 侯亚梅;水洞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风向标?——兼论华北小石器文化和“石器之路”的假说[J];第四纪研究;2005年06期
5 高星;裴树文;;中国古人类石器技术与生存模式的考古学阐释[J];第四纪研究;2006年04期
6 陈胜前;;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人类的适应变迁与辐射[J];第四纪研究;2006年04期
7 高星;周振宇;关莹;;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晚更新世人类遗存与生存模式[J];第四纪研究;2008年06期
8 李荣林;;饮茶活动的源流与演变探寻[J];福建茶叶;2009年02期
9 何锟宇;;关于细石器技法起源的一点看法——以楔形石核的时空分布为中心[J];成都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10 王春雪;;旧石器时代遗址废片分析:回顾与展望[J];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钟侃;王惠民;;水洞沟文化中的欧洲旧石器传统[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2 王法岗;刘连强;谢飞;;蔚县盆地前上营遗址发现的旧石器[A];第十三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扬;黄胜敏;郭耀峥;;近四十年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考古研究综述与展望[A];第十三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2 吉笃学;中国北方现代人扩散与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观察[D];兰州大学;2007年
3 付宁;史前至12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东西文化交流[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李有骞;黑龙江流域及东临地区旧石器工业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方启;吉林省东部地区黑曜岩石器微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陈虹;华北细石叶工艺的文化适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韩香花;史前至夏商时期中原地区手工业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赵海龙;黑曜石两面尖状器实验研究及废片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法岗;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胡钰;晋冀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叶工业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谭志刚;泥河湾小长梁文化系统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李霞;和龙崇善大洞旧石器遗址(07年)发掘的石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贺存定;丹江库区杜店旧石器遗址的石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黄洋;考古信息在史前文化展览情景再现中的利用[D];浙江大学;2010年
7 王晓阳;辽宁本溪地区旧石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杜春磊;灵井许昌人遗址第5层出土石制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潘俊杰;百色手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赵清坡;本溪地区石器剥片技术模拟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兰坡;;中国猿人的石器和华北其他各地旧石器时代早一阶段的石器关系[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0年01期
2 张森水;;富林文化[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年01期
3 盖培;卫奇;;虎头梁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发现[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年04期
4 安志敏;;石器略说[J];考古通讯;1955年05期
5 安志敏;;河南安阳小南海旧石器时代洞穴堆积的试掘[J];考古学报;1965年01期
6 贾兰坡;卫奇;;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J];考古学报;1976年02期
7 曹泽田;猫猫洞的骨器和角器研究[J];人类学学报;1982年01期
8 李炎贤;关于石片台面的分类[J];人类学学报;1984年03期
9 林圣龙;砸击技术和砸击制品:国外发现概况[J];人类学学报;1987年04期
10 钱方,吴锡浩,黄慰文;藏北高原各听石器初步观察[J];人类学学报;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东;;文化层次深厚的丁村养正堂民居[J];文物世界;2006年04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春林 谢进;翁丁佤寨 焕发生命力[N];云南日报;2014年
,本文编号:1040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4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