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从曲阜石刻文献看明代尊孔崇儒

发布时间:2017-10-18 06:34

  本文关键词:从曲阜石刻文献看明代尊孔崇儒


  更多相关文章: 曲阜 孔子 儒学 明代 石刻


【摘要】:作为孔子故里的曲阜和曲阜的文庙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这里留下的大量石刻,无声地见证着人们对儒学与中国社会的内在联系。明代儒学在中国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的大量石刻文献与传世文献相辅相成,补充和印证了明代的思想文化政策与对儒学的态度,它们高扬着明代皇朝的主流价值,代表着当时的一种价值取向,展示了明代儒学发展的鲜活图景。曲阜明代石刻突出记载了明代尊孔崇儒的各种举措。明廷隆师重道的活动贯穿于明朝始终,形式上更加重视,规模上远迈前代。每逢新皇登极视学,“特委辅弼之臣卿其精白一心寅恭将事,以副隆师重道之怀”;皇帝对圣贤后裔更是极尽优渥之能事。文庙是国家推崇儒家思想并借以显示国家继承弘扬传统思想文化的象征,明太祖时期奠定的文庙祀典制度,其后世子孙基本沿用,直到嘉靖九年明世宗对孔庙祀典进行改制。有明一代,朝廷对林庙的修缮多达二十一次,这在历朝历代都极为罕见。而且,我们还可以从众多的谒林庙诗文碑中深切地感受到明代士人们于孔子及其所代表的道既深且笃的景慕。将曲阜明代石刻文献与传世文献结合起来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出:从明代中期开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儒学也不复像宋儒之“得君行道”那样幸运,自阳明先生起而“觉民行道”,儒学之方向亦有转变。阳明的“致良知”从不直接涉及政治理论,阳明说教的对象是社会,他撇开政治,转而面向社会为儒学开辟出新的空间。士人阶层开始与商人群体接触,并且明代儒者的注意力也从政治转向社会,“藏富于民”“富民为国家所赖”等的新认识已成为儒家思想的一个新的基调,且这些认识不断在明儒家的著作中出现。另外,明儒运用乡约制度为社会讲学的媒介而影响深远。此外,儒学也通过与其他宗教的交流与会通不断丰富自己。曲阜明代碑刻当然不能向我们展现完整的明代儒学图景,但是它却能展现明代社会的荦荦大端。相对说来,石碑数量有限却信息十分重要,那耸立着的一幢幢石碑述说着继元朝而起的大明帝国对治国理念的思考,融入了明代文人士子的人生追求与价值诉求。认真品读这些碑刻,走近那个时期人们的心灵世界,可以从中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儒学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曲阜 孔子 儒学 明代 石刻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48;K87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1
  • 一、曲阜的明代石刻11-16
  • (一)现存分布情况11-12
  • (二)内容和类型12-15
  • (三)文体特征15-16
  • 二、从曲阜石刻看明代尊孔崇儒的表现16-40
  • (一)洪武时期——“武功告成,即兴文教”17-28
  • 1.面谕衍圣公17-21
  • 2.推念优隆盛典,赐设衍圣公府官署21-24
  • 3.整顿祭祀,使天下通祀孔子24-28
  • (二)永乐至正德——“尊用儒术,圣圣相传”28-35
  • 1.永乐:“丕法承宪,尚惟孔子之道”28-32
  • 2.成化:“纯用圣祖之道,以绍列圣之统”32-34
  • 3.弘治:“重熙累洽,益加崇重”34-35
  • (三)嘉靖至崇祯——“洽熙相承,式增俭奂”35-40
  • 1.嘉靖:“庙视崇严,,林域改观”36-37
  • 2.万历:“储精三五,润色大业”37-40
  • 三、明代尊孔崇儒的特征40-54
  • (一) 明代士人与孔子儒学41-50
  • 1.“素王祠下谒儒生”41-48
  • 2. 儒学与帝王、现实政治的结合48-50
  • (二)明代儒学基调的转变50-51
  • (三)明代儒学与其他宗教的融会51-54
  • 1.儒学与佛、道的融合51-53
  • 2.儒学与其他宗教的会通53-54
  • 四、结语54-56
  • 附录56-73
  • 附录一:明代曲阜碑刻表56-70
  • 附录二:论文引用的碑刻全文70-72
  • 附录三:曲阜明代未著录的碑文72-73
  • 参考文献73-78
  • 致谢78-79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章灿;;作为文本的汉代石刻——读《汉代石刻集成》[J];古典文献研究;2008年00期

2 常卫红;;桂林石刻文启蒙特色的流变和启示[J];广西地方志;2009年03期

3 班_(;肖荣钦;;甘桑石刻文初步研究[J];文化遗产;2013年05期

4 王大方;雏凤声清——盖之庸《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评介[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2年02期

5 张健;;汉晋以后历代石刻的发现与损毁[J];中国书画;2005年11期

6 杨斌;;从三峡石刻看长江的“人化”[J];三峡文化研究;2006年00期

7 杨斌;;三峡石刻的帝王情结[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焦俊霞;;秦代石刻文:“主道利周”的悲哀[J];求索;2007年11期

9 景爱;孙文政;;辽代石刻概述[J];北方文物;2008年01期

10 巴桑旺堆;;吐蕃石刻文[J];西藏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荣章;;秦石刻文化探述[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启立 张伟;千年石刻藏国宝[N];黄山日报;2006年

2 薛刊;升华石刻资源 壮大石刻经济[N];中国改革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天韵;揭开甘桑石刻字符的面纱[N];广西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贾治堂 张文智 张占英 乔兴成;古石刻之乡的困惑与抉择[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5 程丽仙 史惠铭;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丹阳揭牌[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刘跃进;咸阳石刻的启示[N];人民政协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郭青;这些文物亟待精心呵护[N];陕西日报;2002年

8 张志和;汉代的石刻隶书(下)[N];中国文物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海燕;隋唐五代石刻楷字的传承与变异[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会奇;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本文编号:1053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53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2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