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基于旅游业的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00:19

  本文关键词:基于旅游业的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 重庆古镇 整体保护 旅游开发


【摘要】:重庆众多的场镇式传统民居聚落,拥有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和古朴的街巷空间,文化底蕴深厚。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一些场镇传统民居聚落丧失了经济发展基础而走向衰落,具体表现为场镇传统民居聚落内部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萧条、人口空心化;建筑腐败倒塌,外观风貌破坏严重;产业定位单一,过分依赖旅游业,并不同程度出现过度商业化等现象。众多的场镇传统民居聚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风貌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是社会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保护;同时,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贫穷落后,发展又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如何在保护好场镇式传统民居聚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场镇传统民居聚落蕴含的建筑风貌资源和人文风光资源,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域全面发展,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典型代表就是古镇,本文通过对重庆二十多个历史文化名镇的现场调研,对它们的建筑风貌特色和文化资源特色进行了分析,结合发展中的现状问题提出对传统建筑风貌、普通民居、街巷空间、山水格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保护措施;并借用建筑学的“整体保护”理念和地理学“景观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把传统建筑风貌、传统文化和居民原生态生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完善场镇传统民居聚落基础设施,振兴场镇传统民居地域经济,并采用将传统文化可视化,可体验化的不同的利用方式,进行旅游开发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 重庆古镇 整体保护 旅游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K87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言11-20
  • 1.1 选题背景11-12
  • 1.1.1 城镇化进程中场镇式传统民居聚落的衰败11-12
  • 1.1.2 工业化进程中场镇式传统民居聚落社会经济落后12
  • 1.1.3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场镇传统民居聚落的不合理开发12
  • 1.2 研究区域、研究对象及界定12-13
  • 1.3 研究方法13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4
  • 1.4.1 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13
  • 1.4.2 传统民居聚落地域的发展进步13-14
  • 1.5 国外场镇式传统民居聚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情况14
  • 1.6 国内场镇式传统民居聚落保护与开发研究进展14-20
  • 1.6.1 场镇式聚落保护与开发关系的认知14-15
  • 1.6.2 场镇式聚落保护与开发的相关理念15-16
  • 1.6.3 场镇式聚落旅游开发模式16
  • 1.6.4 场镇式聚落保护的实施措施16-17
  • 1.6.5 场镇式聚落旅游开发措施17-18
  • 1.6.6 其它18
  • 1.6.7 未来发展的展望18-20
  • 2 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概况20-39
  • 2.1 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分布20-21
  • 2.2 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形成背景及简介21-28
  • 2.3 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旅游资源特色28-32
  • 2.3.1 传统建筑特色28-30
  • 2.3.2 山水环境特色30-31
  • 2.3.3 文化特色31-32
  • 2.4 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旅游开发情况32-33
  • 2.5 重庆场镇式传统民居聚落保护与发展现状33-36
  • 2.5.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逐渐恶化33-34
  • 2.5.2 经济萧条,,落后,空心化严重34
  • 2.5.3 建筑腐朽坍塌,缺乏维护;且风貌破坏严重34-36
  • 2.5.4 产业定位较单一,以旅游业为主,过度商业化现象比较严重36
  • 2.6 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现状的原因分析36-39
  • 2.6.1 建筑的自然衰败与现代化转变36-37
  • 2.6.2 社会背景因素的变化37-38
  • 2.6.3 政府管理不足与相关建设规划的缺失38-39
  • 3 基于旅游业的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保护策略39-48
  • 3.1 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保护原则39
  • 3.1.1 原真性原则39
  • 3.1.2 整体性原则39
  • 3.1.3 基于“景观形态学”理论的相关原则39
  • 3.2 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保护方法39-41
  • 3.2.1 分层次的实施方法39-40
  • 3.2.2 单体建筑的保护40-41
  • 3.3 物质文化的保护41-44
  • 3.3.1 重点建筑42
  • 3.3.2 风貌与空间形态42-44
  • 3.4 自然山水格局的保护44-45
  • 3.4.1 重庆古镇的山水意象特征44-45
  • 3.4.2 重庆古镇山水特征的保护策略45
  • 3.5 场镇式传统民居聚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45-48
  • 3.5.1 重庆古镇的非物质文化概况46
  • 3.5.2 场镇式传统民居聚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策略46-48
  • 4 基于旅游业的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发展策略48-57
  • 4.1 重庆场镇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原则48-49
  • 4.1.1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48
  • 4.1.2 突出地域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原则48
  • 4.1.3 维持古镇文化底蕴,发展文化旅游48-49
  • 4.2 场镇式传统民居聚落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提升同步进行49-50
  • 4.2.1 基础设施建设49
  • 4.2.2 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49-50
  • 4.2.3 部分古镇基础设施建设分析50
  • 4.3 以旅游业为主,带动其它产业发展50-51
  • 4.3.1 场镇传统民居聚落旅游与餐饮业的结合50
  • 4.3.2 场镇传统民居聚落旅游与乡村休闲的结合50-51
  • 4.3.3 场镇传统民居聚落旅游与水上娱乐的结合51
  • 4.4 场镇式传统民居聚落非物质文化的旅游开发51-54
  • 4.4.1 重庆场镇传统民居聚落的非物质文化资源52
  • 4.4.2 重庆场镇传统民居聚落非物质文化利用的模式52-53
  • 4.4.3 场镇式传统民居聚落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产业链的形成53
  • 4.4.4 其它的利用方法53
  • 4.4.5 中山古镇的非物质文化利用的实践53-54
  • 4.5 找准资源优势,培育地域特色54-55
  • 4.6 其它55-57
  • 4.6.1 重庆场镇传统民居聚落旅游空间的扩展55
  • 4.6.2 重庆场镇传统民居聚落旅游开发的负面影响及防范55-57
  • 5 基于旅游业的安居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57-64
  • 5.1 旅游资源特色与发展现状57-58
  • 5.1.1 旅游资源特色57-58
  • 5.1.2 发展现状58
  • 5.2 基于旅游业的安居古镇保护策略58-61
  • 5.2.1 保护与开发的原则58-59
  • 5.2.2 建筑的保护59
  • 5.2.3 街区空间的保护59-60
  • 5.2.4 自然山水格局的保护60-61
  • 5.2.5 非物质文化的保护61
  • 5.3 旅游发展策略61-64
  • 5.3.1 城镇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同步进行61-62
  • 5.3.2 进行功能分区,拓展古镇旅游空间62
  • 5.3.3 发展相关非物质文化产业62-64
  • 6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68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68-69
  • 致谢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辉;感悟穆斯林民居的文化特色[J];中国穆斯林;2005年04期

2 刘婷;;传统民居文化中的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3 李斌;;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文化的回归[J];艺术教育;2010年11期

4 聂森;;论民居装饰艺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继承与发展——以黔北民居为例[J];艺术.生活;2011年04期

5 姚令华;;探析豫南民居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2年16期

6 王章叶;;武冈浪石村古民居特色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7期

7 羊笑亲;;浅析中国民俗对传统民居形成的影响[J];美与时代(上);2013年01期

8 杨新忠;;透过传统民居看现代民居之人文思想尴尬[J];美术大观;2013年01期

9 周仕伟;;关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古民居的保护及再利用的探讨[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08期

10 杜萱;韩娜娜;;关于继承传统民居空间构成的新乡土民居设计研究——以吐鲁番地区为例[J];艺术科技;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良文;;试论传统民居的经济层次及其价值差异——对传统民居继承问题的探讨之三[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蒋维锬;;凸现莆仙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曲薇;曹慧玲;陈伯超;;浅谈河北民居的院落[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黄家瑾;黄诗迪;黄菲菲;;试论传统民居的价值与传承[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天骄;王亮;;从东北地区汉族民居与满族民居的共性看建筑文化的生命特征[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赵万民;;论三峡民居的文化品质[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皮喜荣;郝少波;;民居建筑文化研究中的主体感知和主体价值——以鄂西北传统民居风貌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经明;;民族民居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李彩标;;浅谈诸葛村民居的保护与利用[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佟裕哲;;民居文化与创新[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娉 见习记者 汪蕾;进一步加强古民居保护工作[N];咸宁日报;2005年

2 骆展胜;我区民居文化保护试点项目获得成功[N];广西日报;2007年

3 周兵 李向东 周红;传承特色民居文化 创建西部魅力村镇[N];中国民族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邵长春 通讯员 胡杰卫;如何让传统民居变成旅游财富?[N];海南日报;2014年

5 记者 陈斌;让传统民居文化绽放异彩[N];重庆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李艳;“围城”中的古民居[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记者 吕宝林 李天伦;胡氏民居对外开放[N];甘肃日报;2006年

8 韦月红;广西民居文化保护试点获成功[N];中国建设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蔡传斌 通讯员 张尚锋;转瞬即逝的老民居亟待保护[N];玉溪日报;2013年

10 赵颐柳;台湾的传统民居[N];中国民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斌;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董黎;鄂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解析与居住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顾蓓蓓;清代苏州地区传统民居“门”与“窗”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赵西平;西部传统夯土民居建筑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群;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江净帆;空间中的社会教化[D];西南大学;2010年

7 宾慧中;中国白族传统合院民居营建技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谭良斌;西部乡村生土民居再生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周伟;建筑空间解析及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杨立峰;匠作·匠场·手风[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玉凤;湘西土家族聚居区传统民居变迁的文化传播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孙一帆;明清“江西填湖广”移民影响下的两湖民居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皮喜荣;襄樊南漳地区传统民居的演变及成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红云;南通地区传统民居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美江;地域文化视野下安康民居的建筑特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何文芳;秦岭山地传统民居生态化演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阿孜古丽·艾山;喀什维吾尔民居建构文化与特色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张富强;天水胡氏民居的文化及审美意蕴[D];中南大学;2009年

9 谭陶然;益阳市传统民居改造及意境营造[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刘治保;论东北传统民居对现代居住设计理念的启示[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5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75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1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