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国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20:14
本文关键词:应国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
【摘要】:青铜作为人类最早认识和掌握使用的金属之一,曾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体划时代意义,创造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时代。纵观人类文明史,中华民族是唯一将青铜应用于礼器制作的民族。青铜器不仅是古老先民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的重要证据。通过对应国青铜器形制、纹饰、铭文的考察,笔者基本上能够将应国青铜器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约相当于周成王至周昭王时期,中期约相当于周恭王至周夷王时期,后期约相当于周厉王至周平王时期。就形制、纹饰、铭文三个方面,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从形制上看,应国青铜器的整体发展较为缓慢,前中期与西周王畿地区的青铜器保持了较多一致性。而进入西周后期以后,随着楚国势力的逐步强大,距离楚国较近的应国首当其冲首其深刻影响,在青铜器的形制上出现较多楚系鼎、簋,楚国青铜器典型的圈足缺口、器物多带盖等特征表现较为明显。但同时,应国青铜器也保持有自身的诸多特征,例如提梁上面的兽首依然保留下来。从纹饰上看,应国青铜器的纹饰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动物纹饰方面的变化在西周中期出现,应事簋可以作为这一时期应国青铜器形成自身特点的代表。应事簋上的窃曲纹与同时期王畿地区青铜器上的纹饰相比,表现得更为活波,改变原来较为呆滞的S形窃曲纹排列,增加了波形、带状等新元素。而进入西周晚期以后,这一特征进-步固定下来,同时纹饰的部位也有了更多的变化,公作敌簋、侯氏鬲、M8所出应公鼎、应侯壶等器物的口沿部位,都以波带纹或窃曲纹,这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国器物差别较大。从铭文上看,前期(成王至昭王时期),铭文反书情况较为普遍,这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铭文书写习惯一致。从字体来看,笔画中部较粗,首尾出锋,捺笔肥厚,转笔锐利,文字苍劲有力,波磔体意味较浓厚,是对王畿地区青铜器铭文字体的模仿。而就排列上来说,并未进行过多的设计,随意性较大。中期(穆王至孝王时期),铭文反书现象已经大为减少,尤其是字体中的波磔已经逐渐消失,笔画普遍纤细,这应与实际书写字体的演变相关,而许多字形的大小已经基本一致。后期(夷王至春秋早期),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横、竖行排列整齐,部分青铜器铸铭时预先画出字格,“玉箸体”成为铭文的规范写法。通过对应国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首先将应国青铜器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而通过更为细致的分析,确定数十件重要器物的年代归属问题,进一步推进应国青铜器的相关研究工作,为应国史乃至西周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应国 青铜器 分期 断代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6.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9
- 二、前人研究概述9-12
- 三、重难点及创新之处12
-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12-15
- 第一章 应国青铜器的留存与发掘概况15-23
- 1.1 出土时间地点明确的应国青铜器15-18
- 1.2 出土时间地点均不明确的应国青铜器18-20
- 1.3 小结20-23
- 第二章 形制与应国青铜器23-45
- 2.1 鼎26-32
- 2.2 簋32-37
- 2.3 戈37-42
- 2.4 其他形制青铜器42
- 2.5 小结42-45
- 第三章 纹饰与应国青铜器45-61
- 3.1 应国青铜器中的动物类纹饰45-55
- 3.2 应国青铜器中的几何类纹饰55-59
- 3.3 应国青铜器中的植物类纹饰59-60
- 3.4 小结60-61
- 第四章 铭文与应国青铜器61-85
- 4.1 考古出土器物的铭文61-71
- 4.2 传世器物的铭文71-77
- 4.3 博物馆购藏器物的铭文77-81
- 4.4 小结81-85
- 第五章 应国青铜器分期与断代85-89
- 结论89-91
- 参考文献91-97
- 附录97-101
- 致谢101-10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3-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桂海;;宋代公文纸印本断代研究举例[J];文献;2009年03期
2 景丽;;甲骨文断代研究的成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3 范常喜;;金文“唯”字纪时句断代研究[J];中国文字研究;2006年00期
4 丘奎;;近十余年《诗经》断代研究述评[J];诗经研究丛刊;2013年02期
5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松;应国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79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7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