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北魏墓葬

发布时间:2017-10-26 03:22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北魏墓葬


  更多相关文章: 内蒙古中部 北魏 墓葬 形制 随葬品


【摘要】:北魏,是由拓跋鲜卑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统一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拓跋鲜卑,属于鲜卑的一支,起源于大兴安岭深处,随着部落的发展壮大,逐渐从森林走到草原,又从草原一路走向中原,最终统一北方,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作为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重要载体,墓葬是北魏社会历史和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系统梳理内蒙古中部地区发现的北魏墓葬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北魏墓葬形制及主要随葬品进行了类型学分析,进而将这批墓葬分为顺序发展的四期。同时,将内蒙古中部地区与大同地区的北魏墓葬进行了比较,从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墓葬图像等因素入手,重点分析了两地区丧葬习俗上表现出来的异同,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内蒙古中部 北魏 墓葬 形制 随葬品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8.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绪论8-19
  • 1.1 选题依据8-9
  • 1.2 考古发现与研究简史9-18
  • 1.2.1 考古发现9-14
  • 1.2.2 考古学研究14-18
  •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18-19
  • 二、墓葬形制分析19-25
  • 2.1 土坑竖穴墓19-20
  • 2.2 土洞墓20-21
  • 2.3 砖室墓21-25
  • 三、随葬器物分析25-42
  • 3.1 陶器25-34
  • 3.2 金器34-35
  • 3.3 铜器35-38
  • 3.4 铁器38-39
  • 3.5 其它器物39-42
  • 四、墓葬分期42-47
  • 4.1 第一期42-43
  • 4.2 第二期43-44
  • 4.3 第三期44-45
  • 4.4 第四期45-47
  • 五、内蒙古中部地区北魏墓葬与大同地区北魏墓葬的比较47-57
  • 5.1 大同地区北魏墓葬的发现情况47-48
  • 5.2 从墓葬形制的角度分析两地区北魏墓葬的异同48-50
  • 5.3 从随葬器物的角度分析两地区北魏墓葬的异同50-57
  • 5.3.1 陶壶和陶罐50-51
  • 5.3.2 陶俑及模型明器51-54
  • 5.3.3 其它器物54-55
  • 5.3.4 壁画55-57
  • 六、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金秋;崔明德;;略论拓跋鲜卑与两晋的关系[J];齐鲁学刊;2009年06期

2 张小虎;拓跋鲜卑早期的权力继承[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王万盈;论拓跋鲜卑民族的融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杨永俊;拓跋鲜卑祭天礼俗探源[J];寻根;2002年06期

5 杨永俊;论拓跋鲜卑的西郊祭天[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6 温海清;;北魏、北周、唐时期追祖李陵现象述论——以“拓跋鲜卑系李陵之后”为中心[J];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7 梁云;;拓跋鲜卑西迁大泽、匈奴故地原因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4期

8 梁云;;拓跋鲜卑早期迁徙中的民族交往与经济发展[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梁云;胡雪艳;;早期拓跋鲜卑与定居意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梁云;;早期拓跋鲜卑研究回顾[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秀姿;;北魏拓跋鲜卑族文化路线与都城政治再思考[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王凯;;拓跋鲜卑与北魏早期历史的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林秀姿;;游牧民族社会与营造——重读北魏拓跋鲜卑的平城与洛阳之空间地景转变[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洪用斌;;北魏拓跋族与西方关系往来及铸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驻内蒙古记者 阿勒得尔图;从草原走出《拓跋鲜卑》和《敖鲁古雅》[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辛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旅[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3 本报记者 冯桢;平城文化:大同一张靓名片[N];大同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冯桢;平城文化:大同一张靓名片[N];大同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长春;拓跋鲜卑线粒体DNA的遗传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梁云;拓跋鲜卑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菲;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北魏墓葬[D];内蒙古大学;2016年

2 包文胜;盛乐时期拓跋鲜卑历史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D];吉林大学;2014年

4 陶丽根;拓跋鲜卑早期史地综考[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96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96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2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