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秦国短剑试论
发布时间:2017-10-26 09:35
本文关键词:新出秦国短剑试论
【摘要】:秦国出土青铜短剑样式丰富,制作精美,历来是学者讨论较多的题材。而近些年数量可观的秦国短剑被科学发掘,这也促成我们对旧有认识检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 第一章,绪论部分将提出问题,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学术回顾,并确定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二章,对秦境内新出的短剑做一介绍,且对所出短剑的墓葬做简单论述。 第三章,将新出的秦国短剑进行分型分式,并结合以往所发现的秦国短剑,通过所出短剑墓葬年代和短剑形态演变特征进行年代研究。 第四章第一节,对秦式短剑的探讨,从秦式短剑的渊源、与其它地区短剑的比较等方面论述秦式短剑是继承了中原短剑系统而非北方短剑系,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了自身的创新。第二节,D型剑的研究,论述该剑型为秦人自创最早的短剑型式,其“一”字格或受晚商或西周早期中原剑的影响。第三节,E型剑的研究,主要讨论螺旋纹剑茎的装饰分布于“边地半月形传播带”,不属于秦国固有因素,但秦人借鉴该螺旋纹运用于秦国Cb式剑茎,并有所发展。第四节,讨论A、B、C、D、E各型剑的关系。第五节,论述秦国短剑墓墓主身份都为贵族,并对前辈学者认为春秋时期秦国出现军事贵族一说提出质疑。第五节,分析考古学材料,对“令吏初带剑”进行阐释。以此说明属于庶民集团的吏员可以佩戴贵族享有的剑,以及官府可能对官吏佩戴之剑的剑制做出了规定。这也导致了秦国短剑绝迹东周中原式剑流行。 结语部分,秦人尚武,自始至终对于兵器的态度不同于其它诸侯国,对剑这种特殊的兵器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从短剑出现到消失,再到东周中原式剑的出现及流行,其中也反映了秦文化的两次转型。
【关键词】:秦国短剑 秦式短剑 继承 创新 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5.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7
- 第一章 绪论7-13
- 第一节 问题提出7
- 第二节 相关研究7-11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方法11-13
- 第二章 新出秦国短剑概述13-19
- 第三章 秦国短剑型式的分析及年代特征19-29
- 第一节 秦国出土短剑的型式分析19-24
- 第二节 秦国短剑年代与分期24-29
- 第四章 相关问题的探讨29-49
- 第一节 有关秦式短剑的探讨29-36
- 第二节 D型剑的研究36-40
- 第三节 E型剑的研究40-43
- 第四节 秦国各型短剑关系的探讨43-44
- 第五节 秦国短剑墓墓主身份的探讨——兼谈军事贵族44-46
- 第六节 “令吏初带剑”的考古阐释46-49
- 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55-59
- 致谢59-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社;;宝鸡益门二号墓的文化归属问题初探[J];宝鸡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2 刘得祯;朱建唐;;甘肃灵台县景家庄春秋墓[J];考古;1981年04期
3 许俊臣;刘得祯;;甘肃宁县宇村出土西周青铜器[J];考古;1985年04期
4 周兴华;;宁夏中卫县狼窝子坑的青铜短剑墓群[J];考古;1989年11期
5 赵丛苍;;陕西凤翔南干河出土战国、汉代窖藏青铜器[J];考古;1989年11期
6 陈平;;试论宝鸡益门二号墓短剑及有关问题[J];考古;1995年04期
7 张天恩;;再论秦式短剑[J];考古;1995年09期
8 宋治民;;三叉格铜柄铁剑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考古;1997年12期
9 杨建华;;三叉式护手剑与中国西部文化交流的过程[J];考古;2010年04期
10 ;甘肃古文化遗存[J];考古学报;1960年02期
,本文编号:1098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98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