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中太一及太一神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画像石中太一及太一神的研究
【摘要】:在汉代的墓葬艺术中,神仙题材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热门题材之一。人们渴望升天,过着神仙般的美好生活。作为汉代最高神的太一,究竟在人们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本文主要依据文献及汉代社会主流思想来分析太一在汉画像石中的形象,通过对不同地域太一画像的分型分式,得出太一形象在汉画像石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主要采用考古类型学和图像学相结合、出土文物和文献相对照的方法,将文章分为六大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太一的研究现状;作为下文的铺垫,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太一的界定和判识,太一主要源自于老子“合二为一”的哲学观,太一神兴盛于汉代,是由太一哲学概念演化而来,太一在画像中主要表现为象征阴阳的日和月,伏羲和女娲“合二为一”的哲学概念,太一神则表现为力拥伏羲女娲之神,以示其将阴阳合二为一、位高三皇至尊无上的地位;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介绍了山东、河南、四川、山西陕西地区汉画像石中太一及太一神的图像特征,并根据时间、空间的不同对各类型太一图像进行类型学划分。各区域汉画像石在太一及太一神图像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内容上有着相似性,即各区域的太一及太一神形象,在体现太一的哲学概念时,核心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然而,随着时空的演变,文化沉淀,各区域在表现太一及太一神画像的内容和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汉画像石 太一 太一神 图像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9.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导言6-7
- 第一章 太一研究背景7-10
- 第二章 太一的界定及判识10-15
- 第一节 太一的界定10-13
- 第二节 太一的判识13-15
- 第三章 山东地区汉画像石中太一及太一神15-40
- 第一节 山东地区汉画像石的特点15
- 第二节 山东地区太一及太一神画像的特点及类型划分15-38
- 第三节 小结38-40
- 第四章 河南地区汉画像石中太一及太一神40-56
- 第一节 河南地区太一及太一神的图像特征及类型划分40-55
- 第二节 小结55-56
- 第五章 四川地区汉画像石中太一及太一神56-71
- 第一节 四川地区太一及太一神的图像特征及类型划分56-70
- 第二节 小结70-71
- 第六章 山西陕西地区汉画像石中太一图像71-83
- 第一节 山西陕西地区画像石中太一的图像特征及类型划分71-81
- 第二节 小结81-83
- 结语83-84
- 参考文献84-86
- 后记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中;关于汉画像石的文化思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杨希;陕北汉画像石浅说[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江涛,娄宇;汉画像石中的祭祀题材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汪小洋;江苏汉画像石动物图像的宗教意识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廖开霞,李诗芳,燕燕燕;试谈滕州汉画像石的史料价值[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年03期
6 彭洋云 ,张文华;痴迷汉画像石的吕风林[J];中州统战;2003年04期
7 李江涛,娄宇;汉画像石中的祭祀题材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张子中;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精神[J];民族艺术;2004年01期
9 刘辉;;淮北汉画像石初步研究[J];中国书画;2004年04期
10 孙保瑞;论汉画像石刻的光影构成[J];美与时代;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新;;满石风动话线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艺术特色阐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怡村;;浅析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瑞峰;;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的阴阳观[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世勇;颜道彩;陈庆峰;;滕州汉画像石分布解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冰;;从汉画像石看生存到娱乐的转变[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耘;李慧;燕燕燕;颜道彩;;滕州新发现汉画像石初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毅;;从“神仙”到“凡人”——对汉画像石艺术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先兴;;论汉画像艺术中的民间信仰性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州博物馆 吴玲;略谈汉画像石题材中的祭祀供奉[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记者 孙娜;汉画像石新馆确定六大陈列主题[N];徐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高云天 彭春祥;汉画像石精品艺术展今起在连云港市展出[N];徐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唐红丽;大汉雄风今犹在 汉画像石书汉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代厚葬之风孕育了汉画像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蒋英炬 杨爱国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汉画像石研究应立足原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形象资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朱绍鸿;汉画像石的陈列手法[N];中国文物报;2014年
9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之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彭俐;让汉画像石为奥运服务[N];北京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顾颖;汉画像祥瑞图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史培争;汉画像与历史故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莹;陕北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2 侯晓宇;徐州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强;汉画像石艺术的现代化转化之可行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4 刘珊宏;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沈潜;汉画像石中的“绘画感”与“设计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孔琳;汉画像视觉图式的空间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邓攀;河南汉画像石的地域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吴琼;淮北汉画像石的文化特色及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海燕;汉画像石的艺术形式与画面构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陈华;陕北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06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0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