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
发布时间:2017-10-30 19:31
本文关键词:大、小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
【摘要】:大、小凌河流域是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域,该区域的红山文化经历了从形成、发展、繁盛、衰落的全过程,本文在重新梳理了目前已发表的与大、小凌河流域红山文化相关的全部材料基础上,,对该区域红山文化的阶段划分、年代判定及渊源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详细的论证,并分析和讨论了与周边地区红山文化遗存的关系及地方类型。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大、小凌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通过对大、小凌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地层关系的陶器的器形、纹饰等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各个单位之间的陶器组合关系。 第二部分,小东山遗址的分期及相关遗址遗存的比对:以小东山遗址的地层关系为依据,同时借助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典型器物及器物间的组合关系对比分析,将小东山遗址分为三期,并对相关遗存进行期别划分。 第三部分,牛河梁遗址的分期及相关遗址遗存的比对:以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的地层关系为依据,同时借助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典型器物及器物间的组合关系对比分析,将牛河梁遗址分为三期,并对相关遗存进行期别划分。 第四部分,大、小凌河流域红山文化的陶器特征及分期:根据二、三部分的讨论结果,分析和概括了该区域红山文化不同阶段的陶器特征与演变;并将该区域的红山文化分为五期。 第五部分,与周边地区红山文化的关系:将大小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分期与周边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存进行分析和比较,来探讨它们的期别归属及地方类型。 第六部分,大、小凌河流域的渊源探析:对渊源问题进行讨论,认为大、小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是辽西地区的赵宝沟文化二期居民吸收了来自西南方的后岗一期文化居民的先进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结语,总结了文章中的几点认识,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局限,以及在今后研究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大小凌河流域 红山文化 分期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绪论11-16
- 0.1 研究范畴11
- 0.2 研究概况11-14
- 0.3 选题意义14
- 0.4 创新之处14-16
- 1 大、小凌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16-35
- 1.1 小东山遗址16-24
- 1.2 牛河梁遗址24-31
- 1.3 兴隆洼遗址31
- 1.4 西台遗址31-32
- 1.5 东山嘴遗址32
- 1.6 胡头沟遗址32-33
- 1.7 哈达粱遗址33
- 1.8 平安堡遗址33-34
- 1.9 西梁头遗址34-35
- 2 小东山遗址的分期及相关遗址遗存的比对35-45
- 2.1 小东山遗址的陶器器型35-39
- 2.2 彩陶群39-40
- 2.3 小东山遗址陶器的器物组合与分期40-43
- 2.4 同类遗存的比较43-45
- 2.4.1 兴隆洼遗址43-44
- 2.4.2 西台遗址44
- 2.4.3 平安堡遗址44
- 2.4.4 哈达梁遗址44-45
- 3 牛河梁遗址的分期及相关遗存的比对45-56
- 3.1 牛河梁遗址的陶器器型45-52
- 3.2 彩陶群52-53
- 3.3 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陶器器物组合与分期53-55
- 3.4 同类遗存的比较55-56
- 3.4.1 西梁头遗址55
- 3.4.2 东山嘴遗址55
- 3.4.3 胡头沟遗址55-56
- 4 大、小凌河流域红山文化陶器特征及分期56-60
- 4.1 大、小凌河流域红山文化分期56-57
- 4.2 大、小凌河流域红山文化陶器的特征与演变57-60
- 5 与周边地区红山文化的比较60-63
- 5.1 老哈河流域60-61
- 5.2 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61-63
- 6 大、小凌河流域红山文化的渊源63-69
- 6.1 大、小凌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年代63-64
- 6.2 大、小凌河流域红山文化早期陶器群与周边相关遗存的分析64-69
- 6.2.1 小山遗址64-65
- 6.2.2 西寨遗址65-67
- 6.2.3 南杨庄遗址67-69
- 结束语69-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禹浪;孙军;王文轶;;大、小凌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与历史文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1期
2 乌兰;;红山文化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赤峰地区红山文化田野考古调查资料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1年05期
3 陈国庆;;红山文化研究[J];华夏考古;2008年03期
4 朱凤瀚;;吉林奈曼旗大沁他拉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J];考古;1979年03期
5 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J];考古;1986年06期
6 高美璇;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红山文化遗存分期探索[J];考古;1986年06期
7 张星德;;红山文化分期初探[J];考古;1991年08期
8 杜金鹏;;红山文化“勾云形”类玉器探讨[J];考古;1998年05期
9 刘国祥;;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研究[J];考古;1998年05期
10 朱达;吕学明;;辽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1998~1999年度的发掘[J];考古;2001年08期
本文编号:1119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1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