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长宁遗址的动物资源利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海省长宁遗址的动物资源利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长宁遗址 齐家文化 古环境 动物资源利用 生业模式
【摘要】:长宁遗址是在青海省东部湟水流域发现的一处重要的齐家文化的居住址。本文立足于该遗址发掘出土的大量动物遗存,通过对这些标本属种的鉴定、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借助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尝试分析长宁遗址动物资源利用的特点,,借以透视齐家文化生业模式所存在的差异。本文共分为以下八个部分: 引言,这一部分主要说明了开展此项研究的缘由,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章是遗址概况。对长宁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发掘过程和文化面貌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章是长宁遗址的动物属种构成。介绍了动物遗存鉴定的基本状况,包括标本量,可鉴定标本数和不可鉴定标本数,各属种的最小个体数和其在整个动物群构成中所占的百分比。这一部分是后文研究的基础。 第三章是驯化研究及动物遗存描述。这一部分对长宁遗址动物构成里家畜和野生动物进行了以形态学为主的区分,可以明确的家畜有山羊、绵羊、牛、猪、狗五种,水牛属和马属的性质并不明确,并对其他野生动物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第四章是长宁遗址古环境研究。这一部主要利用动物群构成的生境分析,结合孢粉数据和文献资料尝试复原长宁遗址古代环境,是后文动物资源利用的研究背景。 第五章是长宁遗址动物资源利用。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了不同属种的动物在遗址中出现的可能性原因,并对主要的肉食对象进行了肉食贡献率的比较分析。得出的认识为:牛羊等家畜是长宁遗址最主要的肉食来源,马鹿、狍子等野生动物是重要的补充。 第六章是从长宁遗址透视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生业模式的变迁。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长宁遗址与齐家文化其他遗址在生业模式上存在的差异和可能的原因。进而将齐家文化放在整个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史前文化的变迁过程中,考察处于过渡期的齐家文化的经济形态所发生的分化或转变,并推测其可能的环境和文化方面的原因。 第七章是结语。概括了本文的主要认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长宁遗址 齐家文化 古环境 动物资源利用 生业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1章 遗址概况9-11
- 第2章 长宁遗址的动物属种构成11-17
- 2.1 动物遗存简况11
- 2.2 动物属种构成及统计11-17
- 第3章 驯化研究及动物遗存描述17-35
- 3.1 与驯化相关的动物遗存17-31
- 3.2 与驯化无关的动物遗存31-35
- 第4章 长宁遗址古环境研究35-41
- 4.1 基于动物考古材料的环境复原35-39
- 4.2 基于植物考古材料的环境复原39-40
- 4.3 小结40-41
- 第5章 长宁遗址动物资源利用41-46
- 5.1 驯化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利用41-43
- 5.2 根据最小个体数进行的肉食贡献率分析43-46
- 第6章 从长宁遗址透视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生业模式的变迁46-51
- 6.1 长宁遗址肉食资源构成与齐家文化其他遗址的对比46-47
- 6.2 农业及定居性47
- 6.3 讨论47-51
- 第7章 结语51-52
- 注释52-60
- 附图60-103
- 导师简介及作者简介103-104
- 后记104-1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成邦,冯兆东,唐领余,陈发虎;甘肃中部4000年前环境变化与古文化变迁[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2 侯光良,刘峰贵;青海东部史前文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3 侯光良;刘峰贵;刘翠华;方修绮;;中全新世甘青地区古文化变迁的环境驱动[J];地理学报;2009年01期
4 莫多闻,李非,李水城,孔昭宸;甘肃葫芦河流域中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地理学报;1996年01期
5 吴文祥,刘东生;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J];第四纪研究;2001年05期
6 吴文祥,刘东生;4000aB.P.前后东亚季风变迁与中原周围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衰落[J];第四纪研究;2004年03期
7 安成邦;王琳;吉笃学;陈发虎;王鹏;;甘青文化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变化和可能的环境动力[J];第四纪研究;2006年06期
8 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索秀芬;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J];地学前缘;1997年Z1期
9 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古地理学报;2004年01期
10 安成邦,陈发虎,冯兆东;甘青地区中晚全新世植被变化与人类活动[J];干旱区地理;200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2 杨春;内蒙古西岔遗址动物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21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2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