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中原地区随葬乐器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周时期中原地区随葬乐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西周时期 中原地区 随葬乐器分期 随葬乐器制度 随葬乐器功用 西周乐制
【摘要】:本文论述的中原地区具体范围包括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地区、河北南部地区及河南大部,这一地区是先秦时期华夏各族的主要活动区域,西周时期是周天子统治的中心区域。 根据目前见诸发表的考古资料统计,中原地区共发现有乐器随葬的西周墓地22处,计42座墓葬,陕西关中地区10处15座,河南地区6处11座,山西南部地区6处16座,河北南部地区尚无发现。墓葬出土铜、石、陶、骨等乐器共10类300余件,其中可辨者包括甬钟100件、钮钟26件、石磬162件、铙11件、钲4件、铎1件、编铃9件、钩擟2件、骨排箫5组、陶埙2件等。 西周墓葬随葬乐器可划分为三期。第一期,承袭殷制,表现为铙与特磬的沿用。年代大约相当于西周早期早段武成时期,个别地区延续到西周中期昭穆时代。第二期,开始初步形成西周风格的随葬乐器组合形式,表现为编钟的出现与普及,编列数目从3件到5件不等。年代相当于西周早期晚段康昭之际至西周中期穆王时代或稍晚。第三期,随葬乐器组合基本固定,表现为甬钟规律性一钟双音的出现与普及,编钟编列件数的增加与稳定,甬编钟以8件为常见,钮编钟多9件成编,以及编钟与编磬构成的钟磬组合的流行。年代大致相当于西周中期偏晚共懿时期至两周之际。康昭之际和穆共之世是两次变革发生的转折期。 西周时期中原地区的墓葬,在随葬制度方面,不仅以用鼎多少来体现等级高低,金石乐器亦是标示墓主身份、等级的重器。墓主级别越高,用乐规格也越高,且用乐权力主要掌握在诸侯等高等级贵族手中,普通贵族极少染指。 西周贵族墓用乐权力的有无及规格的高低亦深受性别的制约,女性贵族在随葬乐器使用比例上远低于男性贵族,在用乐资格范围上亦较男性贵族局限,但在用乐规格上似乎并不一定总逊于男性贵族。 中原地区各地域间的随葬乐器制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女性贵族墓随葬乐器的现象并不普遍,仅见于P国、霸国、应国及井叔墓地等部分地域的个别女性贵族墓葬,且其用乐规格亦有明显高低之别;其二,,虢国、晋国、弓沍国等不同地域间的随葬乐器制度所体现出来的墓主等级层次感强度不同;其三,起初各地域间诸侯等高等级贵族墓葬使用钟磬编列数目存在较大差异,直到西周晚期甬编钟才大致稳定在八件一组,而编磬似乎一直存在较强的地域性。 西周墓葬随葬乐器的功用主要包括世俗功能和祭奠功能两个方面。世俗功能即为彰显墓主生前的财富、功绩及荣耀,标示身份、地位及等级;祭奠功能主要包括追孝和娱神两方面,目的无外乎是为逝者尽孝和为生者祈福。 西周时期的墓葬用乐制度与《周礼》等文献中所载的西周乐制并不十分符合,其原因可能有二。其一,《周礼》所载的乐悬制度仅在西周晚期有些许印证,可能更接近于东周时期的乐制,其或许仅是对完成态周代乐制的理想化描述;其二,墓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社会,随葬品当然也不可能囊括现实生活中的全部器物,以西周贵族墓葬出土乐器为载体的随葬乐器制度并不能反映西周乐制的全部。
【关键词】:西周时期 中原地区 随葬乐器分期 随葬乐器制度 随葬乐器功用 西周乐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5.5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4
- 一、 绪论14-20
- (一) 选题来源及意义14
- (二) 研究的时空范围14-15
- (三) 研究现状综述15-20
- 二、 中原地区西周墓葬出土乐器概况20-40
- (一) 陕西关中地区20-27
- (二) 河南地区27-32
- (三) 山西南部地区32-40
- 三、 中原地区西周墓葬随葬乐器分期研究40-57
- (一) 随葬乐器的类型学分析40-52
- (二) 随葬乐器组合52-55
- (三) 随葬乐器分期55-57
- 四、 中原地区西周墓葬随葬乐器制度研究57-72
- (一) 随葬乐器墓葬墓主身份及性别的判断57-60
- (二) 墓葬“用乐”的等级差异60-61
- (三) 墓葬“用乐”的性别差异61-64
- (四) 墓葬“用乐”的地域差异64-72
- 五、 相关问题探讨72-80
- (一) 随葬乐器的功用72-75
- (二) 随葬乐器制度与西周乐制75-80
- 六、 结语80-83
- 参考文献83-87
- 附表87-92
- 致谢92-9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北朝墓葬乐器图像初探[J];黄河之声;2009年17期
2 任飞;;试论甬钟的北传之因[J];中国音乐;2008年01期
3 张伟;;殷墟出土乐器调查与分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张天恩;;晋南已发现的西周国族初析[J];考古与文物;2010年01期
5 王涵;;云南中甸县的石棺墓[J];考古;2005年04期
6 刘明科;;西周鈜国墓地出土的玉戈、玉戚[J];收藏;2011年03期
7 王志友;关中地区发现的西周火葬墓[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侯毅;;鼓座、建鼓与战鼓[J];中原文物;2006年04期
9 扬宇;;介绍一本书——《世界乐器》[J];乐器;1979年02期
10 心月;;铜响乐器标准审定会在武汉召开[J];乐器;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长哲;高曼;;西周时期的贝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2 刘建国;吴大林;储云;;苏南周墓的一组报告[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1年
3 罗平;孟繁峰;;赵秦墓葬的“共祖”现象刍议[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4 张莉;;宁夏固原北周墓葬画保护工作小结[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5 程义;;唐代长安城周围墓葬区的分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6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索秀芬;;长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3期[C];2007年
8 何德亮;;西公桥大汶口文化墓葬初探[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9 田建文;;古唐、唐国、晋国[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周粟;;周代酒禁考述[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君;成吉昌;仇炳文;溪桥乐器东方一绝[N];中国国门时报;2002年
2 记者郭旭霞;新和民间乐器畅销国内外[N];新疆日报(汉);2009年
3 本报记者 韩沁言;托万克吾库萨克村:巧手制作 致富有方[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本报记者 艾君 中国工业报记者 成吉昌 仇炳文;溪桥流水人家 奏出东方名乐[N];中国特产报;2003年
5 王祥夫;乐器的性格[N];文汇报;2001年
6 丰元凯;吹拉弹唱催热了乐器行业[N];中国轻工报;2000年
7 ;乐器出口恢复金融危机前水平[N];音乐周报;2010年
8 梁枢;哪种乐器失传了[N];光明日报;2004年
9 陈智勇;这堂课上我们“玩”乐器[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何苗;乐器收藏:天地万物之声,皆在其中[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尧亭;晋南地区西周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米永盈;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胡保华;中国北方出土先秦时期铜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侯月明;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西周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石岩;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镞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吴新勇;《尚书·无逸》探赜[D];郑州大学;2012年
7 张继军;先秦道德变迁论[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宋江宁;区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吴晓峰;《诗经》“二南”篇所载礼俗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陈畅;岱海地区战国时期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志斌;西周时期中原地区随葬乐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2 崔钧平;余家河东周墓葬分期及相关问题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3 金君利;两河流域欧贝德文化时期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赵明星;宋代仿木构墓葬形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杨涛;隋唐两京地区墓葬出土瓷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蜀蕾;十国墓葬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安立环;激进政治经济学派述评[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晓辉;北方地区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D];吉林大学;2004年
9 盛之翰;关中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冬楠;晚期巴蜀文化出土兵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35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3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