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清口枢纽水工遗产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4 22:15

  本文关键词:清口枢纽水工遗产保护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运河 清口枢纽 水工遗产保护


【摘要】: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它连接了五大水系,跨越了三大不同的地理单元,,形成了沿线独有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风貌。清口位于大运河淮扬运河的北口,为黄淮运交汇之区,是明清两代运河治理工程最密集地位最重要技术成就最高的中枢所在,是目前运河全线古代水利工程遗存最密集保存状况最好价值最高的地区,被水利史专家和文物专家誉为“水利工程史博物馆”,是大运河申遗中关于大遗址研究的极为重要的节点清口水利工程系统完整体现了明代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蓄清刷黄济运保漕的工程意图,代表了古代世界治理多沙河流的最高技术水平。本文采用文献整理实地调研规划研究分析的手法,对清口水工遗产进行保护研究。 首先,以1128年黄河夺淮和1855年黄河改道为节点,将历史沿革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清口枢纽的价值。清口枢纽作为运河遗产具有技术经济景观和社会四个方面的价值。对于清口枢纽来说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等三个方面的技术价值。 其次,在明确遗产构成的基础上对清口枢纽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清口枢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整体保持较好,延续性较差然后归纳总结清口枢纽保护现状的主要问题。大多数遗产并没有注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管理机构不足缺少统一的协调机构。 再次,结合上述的分析总结,对清口枢纽水工遗产进行保护研究。主要是在保护清口枢纽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使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真实长久地传递下去的目标指导下。以真实保护、完整保护、延续保护和利用保护为原则,相关法律法规和遗产的实地调研为依据综合考虑遗产的边界等问题将清口枢纽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三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 最后,在保护区划的基础上根据遗产本体的特点,在保证遗产本体真实完整的条件下,以最小干预和延续性为原则,遗产的价值体现和保护目标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8.4;TV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真;;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申报世界遗产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5期

2 木杉;;京杭大运河 流动着的文化遗产[J];城乡建设;2006年07期

3 李倩;程杰;徐业龙;;淮安运河文化遗产现状调查和价值评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荀德麟;;苏北大运河60年[J];江苏地方志;2009年05期

5 杨文衡;;靳辅的治河理论和实践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李倩;程杰;徐业龙;;大运河淮安段的修筑及其演进[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窦维薇;;京杭运河江苏段景观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35期

8 季祥猛;范成泰;朱兴华;戴甫青;;古清口的兴盛与变迁[J];中国水利;2008年08期

9 王英华;谭徐明;;回望逝去的背影 明、清时代的清口水利枢纽工程反思[J];中国三峡建设;2007年06期

10 谭徐明;于冰;王英华;张念强;;京杭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构成[J];中国名城;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廷皓;[N];中国文物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明;江苏省大遗址保护规划与利用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蔡建;里运河功能变迁与发展战略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王俊桥;清代张鹏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余凯;敦煌悬泉置遗址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月香;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淮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胡强;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清口地区河道演变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41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41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e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