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视野下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公众视野下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发展研究
【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从其产生之时起,它就与公众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遗产地的原住民作为遗址区内公众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牺牲,但同时他们也有机会因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而受益;区外公众期望通过文化遗产了解逝去的历史文化,同时他们也是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潜在力量。可以说,文化遗产与公众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而汉长安城遗址由于其地理面积大、涉及范围广,和普通公众生产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以公众为切入点,进行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现场考察、群众座谈、问卷调研、网络调查等一系列研究手段和方法,对汉长安城遗址的现状,以及未央宫遗址申遗成功后汉长安城遗址与公众关系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汉长安城遗址与遗址区内居民存在较多矛盾冲突,遗址区外公众对汉长安城遗址的认知程度也较低。随后,笔者从公众的角度对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与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文章指出,首先应在妥善安置已搬迁居民的前提下,逐步缓解遗址区内部居民与大遗址保护发展之间的矛盾;其次,应通过创新展示利用手段,吸引更多公众前来参观游览;再次,应联合大众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遗址的知名度;同时,应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公众的遗产保护意识;此外,还可以通过支持社会公共团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J];文物;2012年04期
2 ;西安:开展汉长安城遗址整治[J];城市规划通讯;2012年09期
3 佚名;汉长安城遗址出土二千多年前排水渠道[J];陕西水利;2001年03期
4 李勤;;汉长安城遗址不同保护模式探讨[J];文博;2010年05期
5 李遇春;姜开任;;汉长安城遗址[J];文物;1981年01期
6 毕初;;汉长安城遗址发现裸体陶俑[J];文物;1985年04期
7 董鸿闻,刘起鹤,周建勋,张应虎,梅兴铨;汉长安城遗址测绘研究获得的新信息[J];考古与文物;2000年05期
8 吴铮争;;基于博弈论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策略研究[J];城市问题;2012年11期
9 陈安利;马咏钟;;汉长安城遗址出土大型陶俑[J];文博;1989年01期
10 寇晓东;杨琳;王瑞媛;;汉长安城遗址周边地区发展文化商业的初步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王力凝;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开发成地产商盛宴[N];中国经营报;2012年
2 记者 文艳;“特区”模式保护汉长安城遗址[N];西安日报;2013年
3 冯国 刘畅 战艳;可喜:汉长安城遗址保存基本完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新华社记者 冯国;汉长安城遗址原始风貌遭到破坏[N];中国文物报;2004年
5 马昭 实习生 徐婷 田瑾;汉长安城遗址亟待保护[N];西安日报;2004年
6 记者 冯国;汉长安城遗址遭百余家小企业疯狂蚕食[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特约通讯员 庞博;陕西人大代表建议保护利用汉长安城遗址[N];中国文物报;2011年
8 记者 杨斌鹄;来这领略汉文化博大精深[N];西安日报;2011年
9 记者 董芸;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 加快推进汉长安城遗址保护[N];陕西日报;2012年
10 佟庆利;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有了“保护伞”[N];各界导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熠;公众视野下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2 李维;汉长安城遗址标识系统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马利利;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立法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吴亚娟;汉长安城遗址区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陈稳亮;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任保平;基于生态旅游理念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64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6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