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西辽河地区史前聚落的时空演变与生业模式和气候历史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07:06

  本文关键词:西辽河地区史前聚落的时空演变与生业模式和气候历史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GIS 环境考古 时空演变 生业模式 西辽河地区


【摘要】:西辽河地区是中国北方农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随着近年来文物普查、遗址发掘和环境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该地区史前文化的时间序列、文化内涵和生业模式变得更加清晰。史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历史、生业模式变化的气候背景及其对文明进程的影响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已有的工作大多采用传统环境考古手段进行遗址内调查,很少采用定量方法分析宏观尺度的遗址分布和聚集模式。在数字化大量文物普查数据的基础上,GIS的核密度分析被用来反映西辽河地区史前文化的聚集模式,并通过三维视角转换和海拔统计来反映遗址分布重心在纬向、经向及高程上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比空间分析结果和已有的生业模式研究及古气候记录,揭示了研究区史前聚落的时空分布与当时的生业模式和气候环境之间的关联,也有助于史前人地关系研究中海量遗址位置信息的理解和使用。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湟谷地水土资源配置模式与史前人类生业活动的相关性研究”(编号:41401224) 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科研提升资助计划“无人机航测技术支持下的旧城更新与聚落形态研究”(编号:ZQN-PY310)资助~~
【分类号】:K878
【正文快照】: 1引言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效应及其造成的文化波动引起了科学家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1~3]。已有的研究证明,全新世气候波动曾造成史前文化的分布范围、遗址数量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4~6],而新石器—青铜时代的人类聚落会调整、选择合适的生业模式来适应新的气候环境[7~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丽洁;石忆邵;杨瑞霞;鲁鹏;;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选址偏好区划分[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2 马雨林;中国史前防御设施纵谈[J];中原文物;1998年01期

3 钱耀鹏;略论史前聚落的萌芽与发生[J];中原文物;2003年05期

4 李龙;;中原史前聚落分布与特征演化[J];中原文物;2008年03期

5 赵善德;论岭南史前聚落分布、文化内涵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J];肇庆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鲁鹏;;史前聚落地理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8期

7 裴安平;;澧阳平原史前聚落形态的特点与演变[J];考古;2004年11期

8 孟华平;黄文新;张成明;曾令兵;田晴;;大洪山南麓史前聚落调查——以石家河为中心[J];江汉考古;2009年01期

9 唐启翠;;水与城:成都平原史前聚落形态研究综述[J];华夏考古;2012年01期

10 赵春青;;新发现 新成果 新观点 新方法 新理念:2012年度中国史前聚落考古研究的新进展[J];南方文物;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于嘉;内蒙古史前聚落遗址:发现罕见房屋构件[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南京师范大学 裴安平;关于史前聚落群聚形态研究的几个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8年

3 魏兴涛 张小虎 胡小平 宁建民;河南灵宝铸鼎塬史前聚落调查取得重要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7年

4 任占斌;哈民史前聚落遗址第三次发掘 发现大量人骨遗骸和玉器[N];通辽日报;2012年

5 刘国祥;东北史前聚落考古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李恭 丁岩;陕西横山发现史前聚落遗址[N];中国文物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雪地;河南史前聚落外围沟状设施的分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金艳;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数据库建设研究与应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65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65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2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