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的图像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0 18:15
本文关键词: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的图像学分析
【摘要】: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是乾隆年间宫廷御用珐琅彩瓷的一种题材样式,题材表现中西方子母图像,常绘有春闺课子、母子情深等题材内容1,这类题材内容,开启了中国珐琅彩瓷史上人物画的先例,目前存世稀少,极为珍贵。本文希望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乾隆珐琅彩瓷的子母画进行分析阐释,以此探讨珐琅彩瓷子母画的产生缘由,折射出乾隆皇帝的审美爱好及思想观念。论文的核心议题包括三个层次:(1)前图像志描述;(2)图像学分析;(3)图像学阐释;这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有效揭示了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的形式内容及图像意涵,对于探讨当时的宫廷艺术史与文化交流史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论文的第一章《关于乾隆珐琅彩瓷的相关问题》中,首先从档案资料中,估算出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今存世量应在20件左右,并对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的产生时间、衰落时间以及表现风格等问题做了探讨,勾勒出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的概貌。 第二章《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的前图像志描述》中,探讨了子母画中的构图、色彩、及技术环节三方面内容。在构图上,所有类型的子母图均采用三角形来构图画面,但由于造型不同,对三角形的分切方式也不同。在色彩上,子母画中的用色极为丰富,并且还常使用对比色,使得画面主题的表现色彩更为艳丽。其中,白色、黄色、浅绿色和红色使用频率较高,可能是画家或者是乾隆皇帝所偏爱的颜色。在技术环节上,通过档案信息我们可知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造价昂贵,绘制流程复杂,并且,乾隆皇帝对前朝的画工也作了较大规模的调整,着力打造“稠密”、“写真”的艺术特点,可见乾隆皇帝有志于树立起当朝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的图像志分析》中,则探讨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的源流问题。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子母画中,笔者重点介绍了汉代与晚明时期子母画的流变过程,认为乾隆珐琅彩瓷中的汉装子母画正是继承了中国传统子母画的传统,凸显出儒家礼教文化中“教子爱子”的思想观念。在西方传统观念中的子母画中,,笔者认为乾隆珐琅彩瓷中的西洋子母画受到了西方具有悠久历史的“圣子母”画像及17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家庭题材绘画的双重影响,体现着西方世界里宗教与家庭的价值观。 第四章《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的图像学阐释》是文章的重点章节,主要从表孝道、盼多子、重读书、好猎奇四个层次来谈及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的象征意义。子母画虽形式较为固定,却包含有多重的图像意涵,首先,笔者认为子母画所表现的母爱题材,迎合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孝子”的身份,子母画的出现,既可显示出乾隆皇帝的孝顺,又能象征圣孝皇太后的仁爱慈心;其次,乾隆年间宫廷接连发生皇子夭折的家庭变故,这些祥和温馨的子母图景都暗喻着乾隆一颗强烈的求子之心;再者,子母图中反复表现的课子图像,强化了帝王家族重视皇子读书的事实。最后,乾隆珐琅彩瓷中的西洋子母画,满足了乾隆皇帝对于西方世界的猎奇心理,表达了乾隆皇帝对西方艺术品的理解与接纳。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乾隆珐琅彩瓷子母画作为特殊时期的文化产物,不仅寄托着乾隆皇帝尊亲爱子的思想情感,也满足了乾隆皇帝对于西洋艺术的猎奇及占有的欲望。
【学位授予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荣兴;清代珐琅彩瓷器品鉴[J];东南文化;2000年04期
2 朱家n
本文编号:1167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6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