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汉画像中“树下射鸟图”考辨

发布时间:2017-11-10 22:04

  本文关键词:汉画像中“树下射鸟图”考辨


  更多相关文章: 汉画像 树下射鸟 羿射十日 西王母


【摘要】:在汉代,羿射十日神话和西王母神话都和三足乌有着密切关系,三足乌既是西王母的役属又是太阳的象征,羿由于能射杀三足乌的原因从而成了从西王母处取得不死药的唯一人选。汉画像中的"树下射鸟图"以射鸟人为核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射鸟人具有神性,表现的是远古神话羿射十日;另一类是射鸟人不具备神性,射鸟属模拟"羿射十日"的巫术宗教仪式,表达了人们升仙的期望。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画像与汉代游艺活动研究”(编号:2015BLS0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79.41
【正文快照】: 一、“树下射鸟图”考释“树下射鸟图”是汉画像中一种常见的图像母题,其图像较多,表现形式多样,长期以来学界从神话学、宗教学、民俗学角度出发,众说纷纭。亨策认为表现的是“后羿射日”。克鲁瓦桑认为是“多育、家族延续的象征”。土居淑子在《古代中国の画像石》中将其称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宏;汉代《郊祀歌十九章》的游仙长生主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张从军;;汉画像石中的射鸟图像与升仙[J];民俗研究;2006年03期

3 汪小洋;汉画像石中射鸟图像的宗教认识[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刘卫鹏;;汉代镇墓瓶所见“神药”考[J];宗教学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宇;;从汉画像砖石上寻访汉代舞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李荣;;汉代孝子图与北魏孝子图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黄剑华;;汉代画像中的“事死如事生”观念与孝道思想探讨[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石峰;;略析连云港双龙汉墓出土的彩绘木尺[J];长江文化论丛;2012年00期

5 阳清;;汉乐府神仙意趣摭谈[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潘珍珍;;安徽淮北汉画像石的装饰艺术[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兴盛的动因[J];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郑银淑;画像石人物表现的汉代人的精神世界[J];当代韩国;2003年03期

9 高雅丽;;从中国画浅说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J];当代艺术;2008年01期

10 严辉;;“长水校尉丞”铭绿釉壶试析[J];东方博物;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成玉;;汉代画像石“鱼车”图像研究[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张宇晓;;婆娑弄姿融古风 飞扬浪漫汇汉韵——浅析汉画像中的盘鼓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唐长寿;;汉画“荆轲刺秦王”图的重新解读:东汉士子集团的“不合作”思潮[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殷凤华;于慧青;;从汉画像石“泗河捞鼎”说鼎[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立君;;汉代画像石的展示艺术设计刍议[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樊海涛;袁小景;;浅析南阳汉画中的建筑图像[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金桂莲;曾宪波;;汉画中的技巧动作研究[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于秋伟;;汉代“庖厨图”画像分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卜友常;;汉代画像石墓起源新考[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小瓯;;汉代画像石保护门外谈[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石室丹青[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胡晓明;符瑞研究: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D];南京大学;2011年

4 陈刚;唐前蓬莱神话流变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海宇;山东汉代碑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吴冠华;存形 传神 尚意[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8 罗文卿;唐前游仙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赵瑞军;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武玮;黄河中下游地区汉至西晋模型明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文秀;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式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岩;汉画“孔子见老子”的资源和制作[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王燕;汉代艺术中的仙山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孙晓飞;场景与图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单秀芹;唐诗中青鸟意象的内涵及其成因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芮钊;《独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江伟;汉画像石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华;从马王堆出土文物看汉初的审美文化特征[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10 高博;豫鲁苏皖汉画像石雕刻技法初探[D];郑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麦明;韩城市汉墓出土闾氏朱书陶瓶考释[J];东南文化;1993年03期

2 ;偃师二里头遗址新发现的铜器和玉器[J];考古;1976年04期

3 蔡运章;;东汉永寿二年镇墓瓶陶文考略[J];考古;1989年07期

4 周晓陆,路东之,庞睿;秦代封泥的重大发现——梦斋藏秦封泥的初步研究[J];考古与文物;1997年01期

5 王育成;南李王陶瓶朱书与相关宗教文化问题研究[J];考古与文物;1996年02期

6 ;洛阳李屯东汉元嘉二年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1997年02期

7 刘锡诚;傩仪象征新解[J];民族艺术;2002年01期

8 黄勇;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J];求索;2004年02期

9 ;西安财政干部培训中心汉、后赵墓发掘简报[J];文博;1997年06期

10 刘卫鹏;“五石”镇墓说[J];文博;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静;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考释[J];榆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杨金萍;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考[J];中医文献杂志;2004年04期

3 杨爱国;五十年来的汉画像石研究[J];东南文化;2005年04期

4 杨金萍;臧守虎;;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J];文献;2005年01期

5 崔平平;;汉画像石中的线条魅力——以山东省嘉祥、邹城、滕州三地的汉画像石为例[J];雕塑;2006年01期

6 杨孝军;郝利荣;;徐州新发现的汉画像石[J];文物;2007年02期

7 朱冠华;杨洪浦;;汉画像石数字化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04期

8 张清明;;谶纬与汉画像石[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史绅;;汉画像石的审美特征写艺术表现[J];美术大观;2008年03期

10 贾光;;汉画像中“鱼”的解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新;;满石风动话线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艺术特色阐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怡村;;浅析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瑞峰;;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的阴阳观[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世勇;颜道彩;陈庆峰;;滕州汉画像石分布解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冰;;从汉画像石看生存到娱乐的转变[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耘;李慧;燕燕燕;颜道彩;;滕州新发现汉画像石初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毅;;从“神仙”到“凡人”——对汉画像石艺术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先兴;;论汉画像艺术中的民间信仰性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州博物馆 吴玲;略谈汉画像石题材中的祭祀供奉[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记者  孙娜;汉画像石新馆确定六大陈列主题[N];徐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高云天 彭春祥;汉画像石精品艺术展今起在连云港市展出[N];徐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唐红丽;大汉雄风今犹在 汉画像石书汉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代厚葬之风孕育了汉画像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蒋英炬 杨爱国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汉画像石研究应立足原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形象资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朱绍鸿;汉画像石的陈列手法[N];中国文物报;2014年

9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之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彭俐;让汉画像石为奥运服务[N];北京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史培争;汉画像与历史故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莹;陕北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2 侯晓宇;徐州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强;汉画像石艺术的现代化转化之可行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4 刘珊宏;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沈潜;汉画像石中的“绘画感”与“设计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孔琳;汉画像视觉图式的空间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邓攀;河南汉画像石的地域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吴琼;淮北汉画像石的文化特色及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海燕;汉画像石的艺术形式与画面构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陈华;陕北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68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68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4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