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地区史前墓葬随葬陶器组合数量研究
本文关键词:甘青地区史前墓葬随葬陶器组合数量研究
【摘要】:甘青地区有十分丰富的古文化遗存,其古文化遗存较多分布在黄河沿岸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流域和环青海湖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远古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域之一。在我国近代考古学发生、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一地区曾经是人们最早给予注意的地区,也是历年来工作开展较多、发现较多的地区。这里现已初步建立了地方性的年代序列和文化发展序列。本文拟在前人建立的甘青地区史前年代序列和文化发展序列基础上,对该地区考古发掘的史前墓葬随葬陶器组合进行系统梳理,按照马家窑类型、半山—马厂类型、齐家文化、青铜时代诸文化的顺序,从种类、数量两大因素进行统计考察,其中数量统计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是随葬陶器本身的数量,一个是各墓地中随葬陶器的墓葬数量。同时参考墓葬中其他相关随葬品的情况进行相关研究。再以时代变迁和地域差别为两大研究线索,对前文的统计结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对该地区史前墓葬随葬习俗及其所反映的该地区史前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以及人群交流互动进行了一定探讨。对甘青地区史前墓葬随葬陶器的整体衰落现象做出相关解释,并探讨该地区史前时期的人地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朱泓;;试论甘青地区古代居民体质特征对华夏族形成的影响[J];中原文物;2014年01期
2 吴汝祚;;甘青地区原始文化的概貌及其相互关系[J];考古;1961年01期
3 阎渭清;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器[J];考古与文物;2004年03期
4 陈洪海;;甘青地区史前文化中的二次扰乱葬辨析[J];考古;2006年01期
5 钟进文;甘青地区独有民族的语言文化特征[J];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02期
6 杨虎得;;清代在甘青地区的民族政策及历史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于学峰;周卫健;;红原泥炭6000a以来元素异常及其可能反映甘青地区人类活动信息的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6年04期
8 安成邦,冯兆东,陈发虎;甘青地区全新世中期的环境变化与文化演进[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9 侯光良;刘峰贵;刘翠华;方修绮;;中全新世甘青地区古文化变迁的环境驱动[J];地理学报;2009年01期
10 傅罗文;袁靖;李水城;;论中国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家养动物的来源及特征[J];考古;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成邦;吉笃学;陈发虎;董广辉;王辉;;甘青地区史前农业发展与环境变化[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淑琴;清末民初甘青地区民族社会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一付;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范宪军;西城驿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3 朱强盛;甘青地区早期文明进程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
4 吕梦琪;甘青地区史前墓葬随葬陶器组合数量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5 杨晓明;甘青地区史前玉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6 刘铮;甘青地区史前太阳神信仰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海丽;甘青地区腹耳壶谱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邵明杰;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乐舞资料浅论[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净娜;民国时期甘青地区女性地位变迁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余雅琼;甘青地区文明起源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73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7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