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Agisoft Photoscan照片建模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1-12 00:06

  本文关键词:Agisoft Photoscan照片建模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Agisoft Photoscan 照片建模技术 三维数字模型 考古发掘


【摘要】:照片建模技术是指利用数码照片重建物体的三维模型的技术。和其他建模方法相比,Agisoft Photoscan照片建模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成本低,操作简单,整个建模过程由软件自动完成。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对遗迹现象、地层等拍摄数码照片,利用照片它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三维数据模型的重建,真实的记录、保存大量发掘过程中的原始信息,便于再现不同阶段的发掘现场,也有助于遗存数字化信息的永久保存,为后续全方位的研究和虚拟化展示提供了充分保障。本研究将以洛阳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前的小型建筑和一座墓葬为例,介绍Agisoft Photoscan重建遗物及遗迹3D数字模型的方法和流程以及在考古方面的应用。鉴于其对数据采集的高效性、简便的操作性以及快速建立遗迹三维数据模型的能力,在考古工作中将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分类号】:K854
【正文快照】: 0引言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一般只有平剖面线图、普通二维影像资料等记录存档。随着更多的科技手段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利用全站仪布方,全面系统的记录遗迹、遗物的三维坐标已成为考古发掘的基本要求。尽管如此,这些技术手段仍无法再现遗存的原始形态,这样就造成了一些重要三维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J];考古;2000年12期

2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唁电[J];江汉考古;2001年03期

3 徐湖平;江苏考古工作世纪之初的思考[J];东南文化;2002年01期

4 何驽;;《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读后思考[J];考古;2002年12期

5 付彤;陈璐;;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J];考古;2003年02期

6 宋建;;上海考古随想[J];上海文博论丛;2004年01期

7 李零;一个考古读者的希望[J];读书;2004年06期

8 洪石;;“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考古;2005年06期

9 盛之瀚;;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成立揭牌[J];东南文化;2006年05期

10 胡小伟;;浅谈盗墓对考古工作的危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辉;;近年来西藏地区主要开展的考古工作及收获[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罗宗真;;我和六朝考古——回顾六朝考古工作五十年[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梁太鹤;;可乐考古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4 张忠良;王峰;富锡良;;综合物理探查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研究[A];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论文集(1995—2005)[C];1995年

5 ;中国金莲山考古发现疑似针灸用具[A];全国第六届骨科微创手术与多种针刀手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索秀芬;;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纪要[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7 刘诗中;;江西考古的世纪回顾与思考[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8 郭京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推动北京文化之都建设——从北京的考古工作谈起[A];繁荣古都历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坛文集[C];2013年

9 张忠培;;关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的几个问题——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10 郭京宁;;北京考古发现与北京文化之都建设[A];当代北京研究(2012年第4期)[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李陈奇;新时期考古工作的主战场[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江苏省文物局局长 王慧芬;创新考古体制 推进考古工作[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方启 麻赛萍 贾博宇 范佳翎;你想了解考古吗?[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孙秀丽;基建考古 何去何从[N];中国文物报;2012年

5 ;微言大义:考古与盗墓的微博大讨论[N];中国文物报;2012年

6 ;2013:四川科技考古元年[N];中国文物报;2013年

7 曹金萍 开封市文物工作队;重视明清考古:学科发展的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郭潇雅 实习记者 吴运亮;国内首个“文物移动医院”将现代科技带到考古现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土木;让考古的回归考古[N];中国文化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佳霖;北京市立法细化“施工前考古”[N];中国文化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杨瑞霞;中原地区数字环境考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林金鑫;综合地球物理考古方法的应用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侯仰军;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6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付宁;史前至12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东西文化交流[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王新春;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考古学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刘建国;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潘碧华;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韶光;潮湿环境模拟考古现场地下水控制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学超;良渚遗址考古期病害与微环境的响应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海明;郑韩故城历史城市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振宇;宋代漏泽园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佩萌;大西安地区墓葬类考古遗存保护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程亚南;地质考古行业职业工装设计系统应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7 夏秋函;试论北朝青瓷[D];南京大学;2014年

8 田笛;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辽西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简史[D];吉林大学;2016年

9 李逸林;中国早期金器的分类研究及其文化来源[D];南京大学;2016年

10 何昊;甘青宁地区汉代城址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73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73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6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