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和喇家遗址浮选植物遗存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4 14:00
本文关键词:青海民和喇家遗址浮选植物遗存分析
【摘要】:青海喇家遗址是青海民和县官亭盆地的一处重要的齐家文化史前中心聚落遗址,年代在距今4200-3500年间,然而官亭盆地齐家时期的植物遗存分析在此之前几乎是空白,通过在喇家遗址开展的系统的浮选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 喇家遗址浮选出土的植物遗存主要包括炭化木屑和植物种子两大类,植物种子中有五种不同农作物,即粟、黍、大豆、大麻和小麦,这与史料所记载的“五谷”之数恰好一致;此外还出土了一些杂草,通过分析,可以观察到在各类杂草之中黍亚科的数量是最多的,而在黍亚科中又以狗尾草属的数量最多,由于黍亚科的出土数量与粟、黍的出土数量呈现出正相关性,所以推测浮选出土的黍亚科的种子是伴生的旱地杂草;此外还浮选出了一定数量的喜湿类杂草,例如莎草科、紫苏等等,但是数量比十分小。 通过对不同背景单位出上的炭化植物遗存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在喇家遗址中灰沟一直没有作过垃圾坑之用,房址的炭化物含量也很低,反之部分灰坑的炭化木屑和出土植物种子遗存的数量都高于平均数,说明了当时的人类行为已经有了功能性的区分,而房址作为居址可能被经常清扫,没有留下太多的炭化植物遗存。而且根据对灶内浮选出的炭屑和杂草的比较分析,燃料很可能是选用秸秆和谷草,而非木材。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竺可桢;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J];地理学报;1964年01期
2 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叶茂林;青海官亭盆地考古遗存堆积形态的环境背景[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3 杨晓燕,吕厚远,刘东生,韩家懋;粟、黍和狗尾草的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在植物考古研究中的潜在意义[J];第四纪研究;2005年02期
4 王永吉;吕厚远;;植物硅酸体的研究及应用简介[J];黄渤海海洋;1989年02期
5 赵志军;方燕明;;登封王城岗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J];华夏考古;2007年02期
6 周昆叔;;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孢粉分析[J];考古;1963年09期
7 黄其煦;;“灰像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J];考古;1982年04期
8 吴耀利;;水选法在我国考古发掘中的应用[J];考古;1994年04期
9 陈洪海;格桑本;李国林;;试论宗日遗址的文化性质[J];考古;1998年05期
10 赵志军;;植物考古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内容[J];考古;2001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春燕;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龙山文化稻作农业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85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85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