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陶支脚刍议
发布时间:2017-11-17 14:01
本文关键词: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陶支脚刍议
【摘要】: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支脚的年代及地域分布均较集中,本文对其形制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以此揭示各区域内的文化传统和各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情况。本文将陶支脚划分为七个类型,归为五个分布区。从形制特征和装饰风格的多样性看,陶支脚应不仅限于日常生活器具的功用,可能也作为具有特殊精神内涵的器具使用。陶支脚到陶鼎的演化路径也并非单线的,各区域的情况不尽相同。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K876.3
【正文快照】: 陶支脚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器具,它的出现至少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中期,进入青铜时代在一些地区仍继续使用。陶支脚在全国各地均有一定数量的发现,形制也较多样。其中以磁山文化的倒靴形陶支脚-盂和彭头山-城背溪-大溪文化的猪嘴形陶支脚-釜的组合最有代表性,因而无论从形制还是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伟;;史前支脚器具的兴衰与史前农业进程[J];农业考古;2012年03期
2 吴伟;;史前支脚组合炊具的区域类型分布与兴衰[J];长江文化论丛;2009年00期
3 严文明;;中国古代的陶支脚[J];考古;1982年06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厚民;李小飞;毛关勇;范嘉铭;;托盘支脚加固优化的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本文编号:1196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96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