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牡丹江中下游地区渤海墓葬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18:11

  本文关键词:牡丹江中下游地区渤海墓葬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牡丹江中下游地区 渤海墓葬 墓葬形制 区域特征


【摘要】:牡丹江中下游地区指镜泊湖以下至依兰县这一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宁安、牡丹江、海林、林口、依兰等县(市),是唐代渤海国的中心统治区之一,上京龙泉府就在这一区域,这里是渤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渤海墓葬,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丰富,持续时间长,出土遗物丰富。以往的学者对渤海墓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其整体性研究及个别墓地的研究,本文根据公开发表的材料,拟对牡丹江中下游地区的渤海墓葬的墓葬形制、葬俗及随葬品进行区域性研究,并与其他地区的渤海墓葬进行对比,以期对牡丹江中下游地区渤海墓葬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对牡丹江中下游地区渤海墓葬进行研究。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牡丹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渤海国的历史概况,其次介绍牡丹江中下游地区渤海墓葬的发现情况及目前学术界对渤海墓葬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第二章为墓葬类型划分与葬俗表现。本文根据牡丹江中下游地区渤海墓葬的形制,结合其他学者对渤海墓葬的研究成果,将该地区的渤海墓葬按构筑材料不同分为石构墓、砖室墓、砖石混筑墓三类。根据墓葬构筑方式的异同,把石墓分为三个类型:石室墓(A型)、石圹墓(B型)、石棺墓(C型)。石室墓根据其平面形状又可分为铲形石室墓(Aa型)、刀型石室墓(Ab型)、长方形和长条形无墓道石室墓(Ac型)三个亚型。牡丹江中下游地区渤海墓葬的埋葬习俗比较多样化,根据单个墓葬的埋葬人数,可以分为单人葬、二人葬和二人以上的多人葬。人骨处理方式有四种:一次葬、二次葬、一次葬和二次混合葬、火葬。其中一次葬比较少,二次葬是该地区的主要埋葬方式。源于梲棬本族的火葬,由于受到中原唐王朝的影响而近乎消失。第三章为典型随葬陶器的研究与墓葬分期研究。这一部分对本地区出土的数量较多、演变趋势比较明显的长腹罐、鼓腹罐、敛口罐、长颈壶、短颈壶、盘口壶进行了型式划分,并且根据器物发展演变规律和器物组合将陶器分为三期。同时根据典型陶器的分期结果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将本地区的墓葬进行分期,并根据各期陶器的特征对各期墓葬的年代进行了推断。第四章为牡丹江中下游地区渤海墓葬的特征及文化因素分析。首先简单分析了第二松花江中游地区、牡丹江上游地区、图们江——海兰江流域、绥汾河流域这几个地区渤海墓葬的特点,然后和本地区的渤海墓葬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本地区渤海墓葬的区域性特征。此外对本地区渤海墓葬中存在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本地区的渤海墓葬主体上保存了梲棬本民族的文化,同时受到了高句丽和中原唐王朝的影响。第五章为结语部分,对全文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永振;渤海墓葬研究[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02期

2 李英魁;黑龙江省萝北县团结墓葬清理简报[J];北方文物;1989年01期

3 刘晓东;渤海墓葬的类型与演变[J];北方文物;1996年02期

4 魏存成;;渤海墓葬的整体面貌和主要特征[J];东北史地;2008年04期

5 王承礼;曹正榕;;吉林敦化六顶山渤海古墓[J];考古;1961年06期

6 李强;;吉林和龙市龙海渤海王室墓葬发掘简报[J];考古;2009年06期

7 ;渤海贞孝公主墓发掘清理简报[J];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01期

8 方学凤;试谈“渤海多人葬”[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乐;中国境内渤海陶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96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96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1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