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唐五代旷野鬼夜叉图像小议
发布时间:2017-11-19 07:28
本文关键词:敦煌唐五代旷野鬼夜叉图像小议
【摘要】:敦煌地区的莫高窟和榆林窟盛唐至五代洞窟壁画,以及藏经洞出土绢画、版画、纸本画中,出现一些携抱童子的男性图像。通过比较犍陀罗、龟兹相关图像,认为这种特异图像为旷野鬼夜叉。继而检阅有关佛教文献,得知原本啖食童子的旷野鬼夜叉,被释迦佛降伏后皈依佛教。敦煌地区的旷野鬼夜叉图像表明,在当地夜叉已转变成庇护童子的善神。敦煌旷野鬼夜叉图像是在西域龟兹、于阗等地佛教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在敦煌发展过程中又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
【作者单位】: 慕尼黑大学印藏学系;
【分类号】:K879.41
【正文快照】: 一旷野鬼夜叉图像遗存实例 敦煌地区盛唐、吐蕃及归义军统治时期(8—10世纪),莫高窟、榆林窟经变壁画的主尊像周围,通常配置高度程式化的鬼神部众,其中一些造型独特的携抱童子的男性夜叉图像,学界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藏经洞出土绢画、版画 及纸本画中,各有1例造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芳;;龟兹石窟本生因缘图像的形式与内涵分析[J];故宫学刊;2015年01期
2 高永久 ,王国华;吐蕃统治下的于阗[J];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芳;;敦煌唐五代旷野鬼夜叉图像小议[J];敦煌研究;2016年06期
2 杨铭;;近30年来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霍旭初;;龟兹石窟“过去佛”研究[J];敦煌研究;2012年05期
2 刘震;;“菩萨苦行”文献与苦行观念在印度佛教史中的演变[J];历史研究;2012年02期
3 霍旭初;;从龟兹壁画看说一切有部佛陀生身“有漏”思想[J];西域研究;2009年04期
4 {嘣渖,
本文编号:1202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0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