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古戏台调查
发布时间:2017-11-21 15:14
本文关键词:代县古戏台调查
【摘要】:代县位于山西东北部,雁门关下,属忻州市。全县辖6镇5乡,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其文物资源丰富,古戏台数量众多。全县现不可移动文物有433处,这其中就有大量的古戏台、庙宇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以行政区域的划分方式归纳、探讨了当地的古戏台、庙宇的特点与其背后所蕴含的自然环境、民俗信仰等内容。 笔者详细考察和分析了峨口镇、枣林镇、聂营镇、滩上镇、阳明堡镇、峪口乡、雁门关乡、胡峪乡、新高乡五镇四乡的古戏台及其庙宇。统计全县共存古戏台共46座,其中绝大部分为清代风格戏台。全县戏台最多的乡镇为新高乡,共9座,最少为聂营镇,现存1座。戏台受自然因素、历史文化、民俗信仰等影响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代县戏台分布广泛,基本上每村都有戏台。全县地势山地面积广大,北高南低,故古戏台分布上,山地地区戏台明显少于平原地区数量,山区与平原地区的戏台面积差异显著。经济欠发达的北面戏台数量少于经济发达的南面。即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历史时代的古戏台的特点、结构形制、布局装饰等方面也有明显不同。 相比较晋南地区形制繁复的古戏台,代县古戏台的建筑形制都相对简单,没有复杂华丽的装饰。这些戏台斗拱较少、没有藻井等结构,基本以硬山顶和悬山顶居多,有的戏台屋顶是组合式,例如前坡歇山,后坡硬山。这样做的原因是,一是外表美观,另一方面可以节省用料,,这对于经济水平不太发达的地区是一种比较实惠的做法。 大部分的戏台的建造是坐南朝北的方位,但根据笔者实地考察,代县有6座古戏台的朝向是坐西朝东。这可能与当地地理因素有关,或者是受到条件制约不得不这样建造。例如峨口镇的麻黄街过街戏台,过街戏台本是为了方便人们观看而在路边建造的戏台,所以该戏台就依照路况而建。 总之,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戏台的结构的发展规律总是与戏曲艺术本身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福才;;山西古代戏台[J];文史知识;1996年04期
2 车文明;;露台:中国舞台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站[J];文史知识;1996年04期
3 王胜华;;云南古戏台的分类与价值[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冯俊杰;;山西神庙与戏台调研小结[J];中华戏曲;2002年01期
5 车文明;;二十世纪戏曲文物研究综述[J];中华戏曲;2002年01期
6 高琦华;戏台考索[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郝成文;席庆华;;雁门关下的几座古戏台[J];中华戏曲;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兴利;山西北路梆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11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1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