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遗存落粒性变化与长江下游水稻起源和驯化
本文关键词:稻谷遗存落粒性变化与长江下游水稻起源和驯化
更多相关文章: 长江下游 新石器时代早期 稻谷遗存 小穗轴基盘 落粒性缺失 稻作起源
【摘要】:人工驯化的水稻有别于野生稻,落粒性变化是水稻最显著的综合驯化性状之一。本研究从形态和组织两方面观察了距今9000-8400年的浙江永康湖西遗址出土的稻谷小穗轴,结果显示既有野生型也有栽培型,以野生型为多,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栽培水稻,但带有很多野生祖先种习性。稻谷遗存的野生型和中间型的小穗轴基盘离层细胞组织观察结果显示均为不完全离层组织,维管束组织呈现星散状分布,有向现代粳稻演化的特征但不发达,表明粳稻是长江下游地区原始栽培稻的驯化方向。综合现代遗传学与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认为长江下游地区的稻作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前,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水稻落粒性驯化已基本完成。湖西遗址的植物遗存和硅酸体分析不仅提供了人类和栽培活动强化的证据,而且也提供了理解后起的跨湖桥、河姆渡等文化以栽培水稻为特色的混合经济形态的人类生态学线索。
【作者单位】: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University
【基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项目(No.20120230) 科技部部973项目(No.2015CB953801) 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No.2014005)支持
【分类号】:S511;K878
【正文快照】: 主要依据前苏联学者瓦维洛夫起源地遗传多样性的一、引言理论,通过对现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以及分子钟等生物分子学新技术的应用,来追寻稻作水稻是全球数十亿人的重要主食作物,是世界起源地,推测水稻开始驯化的时间。农作物和其祖先三分之一人口的食物和生计主要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水稻的落粒性[J];种子世界;1987年11期
2 黄利兴,游年顺,雷捷成,雷上平,潘玉卿;杂交水稻的落粒性及其与亲本的关系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01年03期
3 杨绍华;杨玲;李建君;单提波;;水稻落粒性的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朱立宏,顾铭洪;水稻落粒性的遗传[J];遗传;1979年04期
5 刘祝江;陈延;蒙静;武东波;周庆源;刘公社;;羊草种子的落粒性及其相关特征的研究[J];草地学报;2013年01期
6 沈圣泉,吴殿星,舒庆尧,夏英武;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恢复系落粒性的诱变改良[J];中国水稻科学;2003年04期
7 金亮;卢艳;包劲松;;水稻落粒性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9年02期
8 刘文辉;梁国玲;周青平;颜红波;;青海扁茎早熟禾种子成熟过程中落粒性与生长生理特性的研究[J];种子;2009年06期
9 陈文强,沈福成;贵州高原粳稻与矮秆籼稻杂交后代落粒性遗传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1991年05期
10 范树高;王彦荣;张妙青;刘文献;谢文刚;;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落粒性[J];草业科学;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张瑛;吴敬德;方文贤;;粳稻落粒性遗传试验[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朱文银;杨德卫;林静;赵凌;张亚东;朱镇;陈涛;王才林;;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落粒性主效QTL[A];第五次全国植物分子育种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兰;小麦落粒性与产量性状相关基因功能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丽君;玉米落粒性QTL的定位及落粒候选基因ZmSh1-1.3的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李雪;荞麦属植物落粒性相关基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29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2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