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冈期红山文化再考察
本文关键词:后冈期红山文化再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后冈 红山文化 兴隆洼文化 平安堡 夹砂陶 泥质陶 发掘简报 发掘报告 类型学研究 泥条盘筑法
【摘要】:正根据地层关系及类型学研究,可将红山文化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1],鉴于其中早期内涵中表现出诸多与后冈一期文化的联系,本文称其为后冈期红山文化。目前已知出土有后冈期红山文化陶器的遗址有红山后[2]、西台[3]、西水泉[4]、小东山[5]、平安堡[6]、哈达梁[7]、兴隆洼[8]、元宝山[9]、四棱山[10]、上机房[11]、海金山[12]、蜘蛛山[13]、乌根包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876.3
【正文快照】: 根据地层关系及类型学研究,可将红山文化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1],鉴于其中早期内涵中表现出诸多与后冈一期文化的联系,本文称其为后冈期红山文化。目前已知出土有后冈期红山文化陶器的遗址有红山后[2]、西台[3]、西水泉[4]、小东山[5]、平安堡[6]、哈达梁[7]、兴隆洼[8]、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虎;林秀贞;;内蒙古敖汉旗红山文化西台类型遗址简述[J];北方文物;2010年03期
2 安志敏;江秉信;陈志达;;1958—1959年殷墟发掘简报[J];考古;1961年02期
3 ;1972年春安阳后\》⒕蚣虮╗J];考古;1972年05期
4 朱凤瀚;;吉林奈曼旗大沁他拉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J];考古;1979年03期
5 ;安阳后冈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J];考古;1982年06期
6 张星德;;红山文化分期初探[J];考古;1991年08期
7 徐光冀;;赤峰蜘蛛山遗址的发掘[J];考古学报;197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仁安;试论红山文化居民对岫岩玉的开发与利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郭大顺;;东北文化区的提出及意义[J];边疆考古研究;2002年00期
3 杨建华;;再论玉皇庙文化[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4 邵会秋;;先秦时期北方地区金属马衔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5 朱永刚;王立新;;西拉木伦河流域先秦时期文化遗存的编年与谱系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5年00期
6 李少兵;索秀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史[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7 于孝东;;镇江营遗址一、二期遗存的分期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8 索秀芬;李少兵;;小河沿文化类型[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9 盛立双;;燕山南麓夏商时期考古遗存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10 陈国庆;;浅析小河沿文化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关系[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平;;夏家店下层文化研究综述[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2 尹弘泽;杨其威;;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新分期[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3 巩启明;巩文;;论仰韶文化居民的埋葬制度[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4 崔璇;;新石器时代至商周之际河套地区与燕山南北的文化联系[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5 索秀芬;李少兵;;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6 彭兆荣;李春霞;;游牧文化的人类学研究述评[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峰;燕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博;脱贫经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廖国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贾兵;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7 包瑞峰;嬴秦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洪石;战国秦汉漆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崔波;甲骨占卜源流探索[D];郑州大学;2003年
10 段天t,
本文编号:1235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3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