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变革:山东地区元代墓葬区域与阶段特征考
本文关键词:继承与变革:山东地区元代墓葬区域与阶段特征考
更多相关文章: 山东地区 蒙元墓葬 砖雕壁画 区域面貌 阶段特征
【摘要】:与中原和燕云地区变动而多样的墓葬发展格局不同,山东地区在宋金时期的长时段内一直保持着圆形单室墓为主的墓制传统,整体面貌和丧葬习俗基本承袭了北宋传统,体现出墓葬风格的保守性与滞后性。蒙元统一帝国建立后,伴随着政治冲击与族属间的文化互动,山东地区长期固守的区域传统被逐渐打破。一方面,在当地宋金盛行的单室圆形砖雕壁画墓基础上,墓葬类型更趋多样化。另一方面,一些小范围的局部区域特征日渐明显:胶东半岛独具特色的石塔墓完全定型并确立起成熟的小区域面貌;而处于南北文化交界的济宁、嘉祥和邹县地区则在南方同坟异葬墓和大都"石椁型"墓交互影响下,进一步体现出融南汇北的墓葬特点。本文通过对考古学材料的系统梳理,不局限于行政区划的限制,综合考虑地域文化、人群特点、地理形胜和政治冲击等多种因素,力图建立起蒙元时期山东地区墓葬的整体时空框架。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所属课题“世俗与宗教之间:唐宋墓葬文化中佛教因素的多视角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CIT&TCD201504071)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蒙元时期墓葬研究”(项目批准号13CKG015)资助
【分类号】:K878.8
【正文快照】: 本文所讨论的“山东地区”,并不局限于当前的行政区划,而是综合考虑墓葬文化面貌的整体性将地域范围略作扩大,以今山东半岛为中心,范围上北至河北沧州;西界子牙河、滏阳河,以河北东南的武邑—平乡—大名为线;南临河南东北的尉氏、商丘以及江苏徐州。这一地区金代主要在大名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山东章丘青野元代壁画墓清理简报[J];华夏考古;1999年04期
2 许淑珍;山东淄博市临淄宋金壁画墓[J];华夏考古;2003年01期
3 刘春迎;王三营;王小秋;;河南尉氏县张氏镇宋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6年03期
4 ■忠如;;陕西商县金陵寺宋僧人墓清理简报[J];考古;1960年06期
5 徐苹芳;;唐宋墓葬中的“明器神煞”与“墓仪”制度——读《大汉原陵秘葬经》札记[J];考古;1963年02期
6 朱晓芳;王进先;;山西长治市南郊元代壁画墓[J];考古;1996年06期
7 林仙庭;侯建业;;山东牟平县北头墓群清理与调查[J];考古;1997年03期
8 ;陕西蒲城洞耳村元代壁画墓[J];考古与文物;2000年01期
9 韩小忙;西夏陵在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J];宁夏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海舰;试析方以智辩证“矛盾”概念的内涵及历史地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刘金柱;张永翠;;从“以子妻之”到“榜下捉婿”——宋代择婿婚姻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姜锡东;;宋代真理学的构件和后世的取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徐国利;周良发;;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梁仁志;;明清徽商发展与儒学的变化[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陈乔见;;普遍之爱与特殊之爱的统一如何可能——以宋明儒者仁义说为中心的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陈峗;;“学而时习之”与《论语》的开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陈明;;胡宏思想的逻辑与意义——从朱子对《知言》的批评说起[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许春华;;论老子道性思维方式的特点[J];河北学刊;2011年03期
10 方彦寿;;儒家的荣辱观与教育理念[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增午;河南林县金墓清理简报[J];华夏考古;1998年02期
2 王去非;;四神、巾子、高髻[J];考古通讯;1956年05期
3 雷文汉;;西安西郊发现元代小型土室墓[J];考古通讯;1957年01期
4 杨富斗;;山西新绛三林镇两座仿木构的宋代砖墓[J];考古通讯;1958年06期
5 冯文海;;山西文水北峪口的一座古墓[J];考古;1961年03期
6 代尊德;;山西太原郊区宋、金、元代砖墓[J];考古;1965年01期
7 庞耀先;;甘肃天水市王家新窑宋代雕砖墓[J];考古;2002年11期
8 杨林中;王进先;李永杰;;山西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元代壁画墓[J];考古;2009年12期
9 陈公柔;;士丧礼、既夕礼中所记载的丧葬制度[J];考古学报;1956年04期
10 ;元铁可父子墓和张弘纲墓[J];考古学报;198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薄守生;;关于语言、人和社会的区域论[J];汉字文化;2008年04期
2 张蓓;;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年18期
3 曾昭璇;华南自然地理区域特征的一些体会[J];地理学报;1956年03期
4 钱今昔;;民俗地理学的区域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1989年03期
5 张玲玲;;文学在地域的视角中延伸[J];名作欣赏;2014年16期
6 宋璇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纵横综合定位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任东波;;区域东亚与知识“东亚”[J];史学集刊;2009年04期
8 陈晓倩;;江汉平原民歌区域特征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0期
9 栾维新;海洋规划的区域类型与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05年01期
10 罗震东;朱查松;张京祥;;都市区域空间集聚—碎化趋势研究——江苏沿江都市区域的实证[J];人文地理;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红;龚卫国;陈伟民;梁毅雄;张红梅;;基于中国人人脸区域特征的贝叶斯分类法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先梅;迟健男;王志良;;基于区域特征与知识匹配的驾驶员眼睛定位方法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3 李翠琳;;基于区域特征的变化矢量分析方法的植被动态监测[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海涛;鲍远律;曲静;;道路和区域规范化算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数字成像技术及相关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孙爱军;;中国农民消费的区域特征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6 张煌辉;徐德;;一种基于圆周区域特征的角点快速匹配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7 贾双;;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 第一节《北京》[A];2012年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教学设计主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赵黎明;袁盛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成立并召开全国第二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9 赵继敏;;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区域专业化特征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许宜北;齐永青;;陕西乡村体育运动区域特征及发展模式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利;关于三明区域品牌发展的几点建议[N];三明日报;2008年
2 ;河北区域特征再认识[N];河北日报;2005年
3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职博士生 夏鲁惠;构建生态良好的区域高教人才培养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关健;区域分销商“大逃亡”?[N];电脑商报;2006年
5 自治区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张家寿;加强金融合作[N];广西日报;2006年
6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陈栋;区域品牌的内涵及其价值[N];光明日报;2010年
7 记者 柳立;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区域保险发展策略[N];金融时报;2011年
8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政策研究所 朱金周;2004年中国电信业区域竞争力发展报告[N];通信信息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姚建 张祖辉;区域品牌旗帜下深圳珠宝业谋求转型[N];中国黄金报;2008年
10 浙江省饮料工业协会 许长卿;培育饮料区域名牌 需补足欠缺 构建饮品区域名牌支撑体系[N];中国食品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筠;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魏晓锋;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黄庚保;区域质量形势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苏恒轩;中国寿险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莫虹频;区域典型物质与能量代谢模拟及优化分析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6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郭克锋;区域品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同德;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孙忠峰;制造业外资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毅泉;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显著区域提取研究和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陶莹;区域软实力的测度及软硬实力的关系[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杨凯;我国区域品牌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朱华健;基于区域特征及相对空间关系的领带图案的识别[D];浙江大学;2005年
5 陈才华;江苏省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年
6 史伟;移动区域市场分析系统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孟丽娜;基于区域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高仕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王小玲;中国旬降水年变化特征的区域分布和可预报性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10 黄艳珍;带动武陵山片区区域整合发展的龙凤协作区建设平台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62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6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