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粟类植物的驯化起源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01:30

  本文关键词: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粟类植物的驯化起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旧、新石器文化转变时期 中国北方 粟类植物的原初驯化


【摘要】:近年来取得的植物考古学证据表明,在距今约三万至一万年之间的旧时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北方地区对植物性食物的利用经历了由广谱采集到集约—专项采集的进程,并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的东胡林遗址出现了对粟类植物的原初驯化。就器物而言,在年代介于距今24000至10000年前后的太行山南端—黄河北部弯道地区的各遗址中,都只有代表单一采集模式的石磨盘出现,而在介于约12000至9000的太行山北麓—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北段地区(即桑干河—永定河流域和拒马河—大清河流域)的多个遗址中,已出现了由石磨盘、陶器、石镰、石锄等代表粟类植物专项加工和集约采集模式的组合工具,由此构成了诱发驯化的必要条件并产生了具有早期驯化特征的品种。因此,后一地区应该是北方粟类植物的原初驯化中心。这一驯化过程的产生,是该区古人类在旧石器晚期发达的细石器文化的作用下,为适应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特别是距今12800至11500年期间的新仙女木期降温事件造成的动物性食物的短缺,不断开发粟类食物资源引发的必然结果。同时,气候与食物资源的变化以及人口压力也必然导致该区人群的迁移,特别是寒冷时期的南迁。但是,早于距今一万年前的南下人群并没有承载对粟类植物进行驯化的技能,在新的聚居地仍然延续着传统的狩猎—采集模式。
【作者单位】: 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法国东亚文明研究中心;
【分类号】:Q914;K878
【正文快照】: (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法国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本文是作者关于中国史前与历史时期北方粟、黍系列研究的第一篇,后续研究将包括粟、黍在距今八至六千纪的传播与种植、商代甲骨文中的粟与黍、上古与秦汉文献中的粟、黍、稷以及魏晋时代至今日有关“稷”为粟或黍的争论等内容。进入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芝;华北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文化初探[J];北方文物;1994年04期

2 侯毅;;从最近的考古发现看北方粟作农业的起源问题[J];北方文物;2007年02期

3 陈崇斌;;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谷物加工技术初探[J];东南文化;2009年06期

4 潘艳;陈淳;;农业起源与“广谱革命”理论的变迁[J];东南文化;2011年04期

5 刘嘉麒,倪云燕,储国强;第四纪的主要气候事件[J];第四纪研究;2001年03期

6 杨晓燕,吕厚远,刘东生,韩家懋;粟、黍和狗尾草的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在植物考古研究中的潜在意义[J];第四纪研究;2005年02期

7 陈胜前;;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人类的适应变迁与辐射[J];第四纪研究;2006年04期

8 卫斯;试论中国粟的起源、驯化与传播[J];古今农业;1994年02期

9 周昕;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石磨棒[J];古今农业;2000年03期

10 贾兰坡;;中国细石器的特征和它的传统、起源与分布[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会娥;;原始社会饮食之次级加工技术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2 宋一菁;;中国传统美术“父子相传,师徒相授”模式的得与失[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刘冰;靳鹤龄;孙忠;;末次盛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12年02期

4 王天峰;;保定:五帝时代的历史舞台[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王幼平;试论环境与华北晚期旧石器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6 刘志杰;刘荫椿;;中国第四纪黄土古环境研究若干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4期

7 董广辉;夏正楷;刘德成;吴庆龙;;河南孟津地区中全新世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李娜;;龙凤图腾的发展演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9 李水城;;西拉木伦河流域古文化变迁及人地关系[J];边疆考古研究;2002年00期

10 叶启晓;;黑龙江省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满洲;;第四纪全新世中期中原气候环境的特征[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C];2009年

2 郁金城;;从北京转年遗址的发现看我国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特征[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3 王子今;;秦陇地方的姜炎文化纪念遗存[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4 张健平;吕厚远;吴乃琴;李丰江;杨晓燕;王炜林;马明志;张小虎;;关中盆地6000~2100cal.aB.P.期间黍、粟农业的植硅体证据[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5 陈文华;;试论神农与茶[A];《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益人;;关于下川文化的几个问题[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7 李仲均;王根元;;我国史前人类对于矿物岩石认识的历史[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8 唐电;陈再良;;中国古代热处理——旧石器时代材料热处理浅析[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9 傅仁义;;关于东北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探讨[A];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敏;;中国先秦时期粟、黍遗存考古发现与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双喜;西北太平洋北赤道流分叉处37ka BP以来的高分辨率古海洋记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3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贾兵;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惠夕平;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至汉代聚落考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朱磊;中国古代北斗信仰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何红中;中国古代粟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瑞虎;长江口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沉积环境和东亚夏季风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煜鑫;楚雄彝族头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丽山;土公信仰在日本的传播与变迁[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宗叙芳;谷子锌肥肥效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陈玉环;威廉·戈尔丁的《蝇王》的原型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婕;论《西游记》中牛魔王及其家族[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丹;基于叶绿体基因trnD-T的白皮松分布格局模式和成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U,

本文编号:1264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64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