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及考古资料看殷周鄂国的历史变迁
本文关键词:从文献及考古资料看殷周鄂国的历史变迁
【摘要】:鄂至少在殷商时期就已立国,进入西周,鄂国成为周代南土的重要诸侯国,占据着对西周王朝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随枣走廊。在传世文献中,关于鄂国的记载却非常少,殷商时期的鄂更是只言片语,这对我们深入了解鄂国造成一定的困难。后世学者主要依据一些传世或出土的青铜器对鄂国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本文依据传世文献、甲骨文、青铜铭文、考古以及历史地理方面的资料,对鄂国的族源、历史沿革、对外联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是对鄂国的族源和殷商时期地望的探讨。依据《史记》等文献的记载,鄂国早在殷商时期就存在,并且是当时的重要侯国,鄂的起源非常久远。"鄂"是传世文献中的写法,在甲骨文以及青铜器铭文中均写作"噩",这是个象形字,象鳄鱼之形,因此推测鄂最初可能是一个以鳄鱼为图腾的部族,后来便以"噩"作为自己的国名。由鄂侯簋铭文可知鄂国为姑姓,目前所知的几个姑姓诸侯国例如杨国、密须国、南燕国均在黄河流域,这暗示了姑姓与北方的联系。另外在山西襄汾陶寺、灵石旌介村曾出过鼍鼓,山西石楼出土了带有鼍纹的龙形觥,在文献中记载山西地区有与鄂相关的地名,如鄂水、]?山、]?谷等,因此认为殷商时期的鄂国在今天的山西乡宁一带,之后迁到了今河南沁阳地区,并作为商王的田猎地出现在甲骨文中。殷周之际曾有过诸侯国的大规模迁移,鄂国也在此时迁到了今湖北随州附近,成为周代南土的诸侯国。其次是对西周至春秋时期鄂国历史沿革的探讨。由随州羊子山鄂国贵族墓地可知鄂国在西周早期已经存在于随枣走廊。长江中游地区分布着大冶铜绿山、瑞昌铜岭等铜矿,这里的矿产储量大,品质好且易于开采,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开发利用。随枣走廊正是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中游矿产地的重要通道,从湖北鲁台山西周早期墓葬可以看出西周王朝对这片区域的重视,地处随枣走廊的鄂国因此受到周的重视。西周早期是周王朝的强盛期,鄂国在此时完全臣服于周。因为鄂国是以殷商故国的身份臣服于周的,成为周的诸侯国后,鄂人的身份也是"殷遗民",因此鄂国是周人监管的重要对象。周以对待殷遗的手段来对待鄂国,不仅在鄂设立监官"监之于内",并且将曾国封在南土与鄂国为邻,以此"监之于外",以对鄂国实行监督。西周中期文献没有记载鄂国的任何信息,我们依据已有的西周早期和晚期鄂国资料以及社会背景,推测鄂国此时可能有三种情况:1失封;2迁移;3表面从周,私下通淮夷。再结合之后西周历史的发展趋势,认为第三种情况可能性最大,禹鼎铭文记载鄂侯可以率领南淮夷、东夷,可见他是早有准备的。西周晚期鄂国叛周,禹鼎铭文记载鄂被周所灭,但南阳夏响铺鄂国贵族墓地的发现则说明鄂国在西周晚期迁到了南阳盆地。春秋时期,楚国发展壮大,姑姓鄂国最终灭于楚。最后是对鄂国与外界的联系进行了探讨。作为周的诸侯国,鄂周关系是很紧密的,鄂国在西周早期臣服于周,西周中期开始经营自己的势力,西周晚期背叛周,被周王平定。随州羊子山M4出土有三件神面纹青铜器,即神面纹尊、神面纹提梁卣和鄂侯方彝。纹饰中对人眼部的刻画强调不是中原地区的文化特征,在江汉地区也仅见于随州羊子山鄂国墓地,但在巴蜀地区的三星堆、金沙等古蜀文明遗址出土的器物上则表现得很突出,说明鄂与巴蜀地区存在交流。曾国与鄂国相邻,曾与鄂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关系逐渐松动并瓦解。疑尊、疑卣铭文表明宋国与鄂国在西周初期的身份相同,政治立场也相同,关系密切。殷周之际鄂国的南迁可能受到宋的协助,疑尊、疑卣铭文可能与此事有关。西周晚期鄂率领东夷、南淮夷发动叛乱,表明鄂国很早就与夷人来往并结盟,待羽翼丰满,最终叛周。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明;论殷周神权政治的特点[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2 董莲池;《古文字与殷周文明》评述[J];考古与文物;1995年05期
3 冯庆余;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读王慎行著《古文字与殷周文明》[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4 平常;前修未密 后出转精──谈《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现象探索》[J];殷都学刊;2000年01期
5 李西兴;评《古文字与殷周文明》[J];中国史研究;1995年03期
6 黄富成,衡云花;殷周贵族行车礼俗探析[J];华夏考古;2004年02期
7 李世平;殷周天道观及其物质基础的比较[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张素格;;再谈殷周金文中的“(雨于)”[J];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05期
9 张荣明;关于殷周宗教若干问题的探讨[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10 宋镇豪;读《古文字与殷周文明》[J];人文杂志;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黄冠;《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出版[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郑志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殷周青铜器中“夔纹”之“夔”新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荣明;殷周政治与宗教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199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恒;殷周时期时间观念研究[D];南开大学;2015年
2 白晨辰;从文献及考古资料看殷周鄂国的历史变迁[D];河南大学;2016年
3 严鲁申;河北出土殷周非兵器类青铜器铭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单利勤;《殷周金文集成》兵器挊文校释[D];安徽大学;2012年
5 马丽;《近出殷周金文集录》释文校订[D];吉林大学;2006年
6 石PI;《殷周金文集成》,
本文编号:1277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7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