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辽东半岛南端与朝鲜半岛北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1 22:34
本文关键词:新石器时代辽东半岛南端与朝鲜半岛北部关系研究
【摘要】:我国辽东半岛南端地区滨临黄渤海,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它北面有物产丰富的东北平原,南面和山东半岛隔渤海相望,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是人类天然的栖息地,东、西、南、北各个文化在此交叉碰撞,构成了这个地区复杂多样的文化面貌,同时辽东半岛南端又是一个连接东北腹地、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文化传播带。朝鲜半岛北部地区沿我国边境鸭绿江和图们江自南向北与我国辽宁省、吉林省接壤,又与辽东半岛南端地区隔黄海相望。辽东半岛南端与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大致位于同一纬度线上又地缘相近,自然条件非常相似,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天然的交通环境又为两地的文化交流创造了可能。 朝鲜半岛北部与辽东半岛南部都是具有各自文化特征的考古学文化区系,有连续的文化传统。考古发现表明,朝鲜半岛北部与辽东半岛南部考古学文化之间,从新石器时代初期就存在文化上的往来。通过两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关系研究可以看出,不同时期朝鲜半岛北部与辽东半岛南部间文化交流和影响的形势有所变化,存在主次和强弱之分,其交流途径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基本而言,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交流始于小珠山第二期文化时期。这是随着两地文化的各自发展、文化的分布范围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而产生互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互动愈加密切。在朝鲜半岛北部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以明显的分成三个较典型的区域:东北地区、鸭绿江沿岸地区、西海岸地区。 在鸭绿江沿岸由于地缘接近,南北两岸形成了天然的交流带,在朝鲜东北地区以西浦项文化最具代表性,可称作西浦项文化系统,由于和我国吉林地区只隔图们江相望,使得当地早期的考古学文化多以隔江交流为主,来源多为左家山文化、新开流文化、金谷文化,也有辽东半岛东部的北沟文化因素。西海岸地区的弓山文化前期反映了当地较少受外界影响的独立发展的面貌,而后期受到了辽东半岛南端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与辽东半岛南端文化相似的文化面貌。对新石器时代辽东半岛南端与朝鲜半岛北部关系的研究仍是一个新课题,对该课题的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故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对新石器辽东半岛南端与朝鲜半岛北部的关系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明确两地的文化谱系和发展脉络,对研究环渤海文明发展乃至东北亚文明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探索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文明;略论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和传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2 赵宾福;;中朝邻境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比较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10年00期
3 许永杰;东北境内新石器时代筒形罐的谱系研究[J];北方文物;1989年02期
4 冯恩学;东北平底筒形罐区系研究[J];北方文物;1991年04期
5 蔡熙国 ,郑永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稻作农耕的起源与传播[J];北方文物;1992年03期
6 李恭笃,高美璇;试论偏堡文化[J];北方文物;1998年02期
7 都兴智;;关于之字纹陶器的几个问题[J];北方文物;2006年04期
8 刘子敏;;纠误与商榷——兼说朝鲜半岛相关历史[J];博物馆研究;2009年01期
9 刘俊勇;;辽东半岛南端新石器至早期青铜时代文化与周围文化的关系[J];东北史地;2008年03期
10 林永珍,李云铎,顾铭学;韩国的中国考古学研究动向[J];华夏考古;199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占风;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80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8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