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秦王墓的考察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3 15:01
本文关键词:西安明秦王墓的考察与研究
【摘要】:位于西安的明秦王墓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陕西省“十二五”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中的十个大遗址考古项目之一。该遗址区内文物类型多样、数量众多,有神道石刻、墓冢封土、碑刻墓志和随葬文物等丰富的物质遗存,加上保存相对完整的陵园形态,以及体现出的丧葬制度等遗址内涵,均体现出极高的历史及文物价值。本文即是通过对遗址区内各王墓进行实地踏查、访谈调查、文献查阅等多种手段,对各王墓的墓主人进行考证,记录各王墓的陵园形态与物质遗存,并对陵园内的墓冢分布特征所反映出的丧葬礼制等规律进行揭示,再对中央政令、地名学及守墓制度等相关问题展开初步的探讨,最后因该遗址区的保存现状十分危急,特捋顺了遗址区保护的历史和机遇,并提出了六条可操作性的保护建议。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在现有的相关研究深度不足的情况下,笔者利用了四个研究方法及五种研究材料,对该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纠正了王墓认定的普遍性错误,揭示了亲王丧葬制度的某些方面,并对相关文献及图片资料进行了资料汇编。但在口述历史访谈及与其他明代藩王墓葬的对比研究上尚有欠缺之处。 第一章先是介绍了秦藩世系及诸位秦王的生平,重点考证了秦藩诸王墓的所在,对广泛流行的错误认定观点,进行了辨误。并于考证后,得出了在位年久者,墓冢封土都比较高大;无子秦王垵葬父王陵园;墓葬选址注重风水学说及尊卑观念;中央政府有关藩王墓葬的三方面规定对藩王陵园产生明显影响;以及提出了利用方志记载与地名学对王墓考证的指示与误导等观点。 第二章记录了明秦王墓的陵园形态及物质遗存。主要从墓冢封土、碑刻墓志、神道石刻、陵园建筑与随葬品等几个方面着手,是对明秦王墓相关数据资料的集合,其中绝大多数数据均为笔者亲自调查、测量,或是采访所得,可说是明秦王墓本身及其相关物质遗存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章是突破以往研究成果,独创性地研究明秦王墓选址及墓葬规律的核心部分之一。从秦王墓葬区选址城南咸宁县诸原,到墓葬区两兆域格局的形成等原因探讨,再到兆域内不同王墓间的分布规律,以及每座王墓陵园内诸妃与秦王墓冢的布局规律等的揭示,最后,总结出影响秦王及诸妃墓葬选址的五个因素。 第四章是对明秦王墓研究的相关问题的探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通过《明实录》等史料中有关秦藩与中央政府间的记载,划分出五个中央对藩政策的时期及特征。接着是地名学与王墓认定的关系,明代守墓制度及其沿革至今的可能性分析,最后是通过对不同资料的对比和研究,对有关明秦王墓的文献记载进行勘误。 第五章是面对明秦王墓遗址的四种危机现状,在陕西省“十二五”大遗址考古计划及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两大契机下,对以往的保护过程进行了一个梳理,并提出了六点保护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健一;;明秦藩家族谱系及墓葬分布初探[J];考古与文物;2007年02期
2 梁志胜;王浩远;;明末秦藩世系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1285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8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