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商周时期出土动物装饰器物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17:08
本文关键词:新疆地区商周时期出土动物装饰器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疆 动物装饰 早期铁器时代 巴泽雷克文化 萨卡文化
【摘要】:本文以新疆地区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动物装饰作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其发现状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年代框架、文化渊源及发展进程。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概述本文写作缘起,说明相关概念的含义,定义研究对象的时空框架,并简要评述了前辈学者对新疆动物装饰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目的。 第二章分区研究。结合新疆的地理实际、动物装饰分布状况以及相关考古学文化研究成果,笔者将新疆地区分为五个文化小区,即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和吐鲁番地区、伊犁地区、阿勒泰地区、环塔里木盆地区。在此基础上,依次对各小区的动物装饰进行梳理,辨别其年代、文化属性及文化渊源,然后分别总结各小区动物的特点与发展脉络。 第三章新疆地区动物装饰综合研究。 首先,鸟瞰整个新疆,进行各小区之间动物装饰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以现有发现而论,新疆地区的动物装饰风格主要受图瓦、阿尔泰、中亚草原以及中国北方或蒙古高原文化的影响,巴泽雷克文化的南下与萨卡文化的东进,在天山中部的吐鲁番盆地交汇,造成了这个地区的动物装饰种类以及文化渊源都比其它地方要丰富些,而东部游牧部族的西进以及人群的迁徙则使该地区的动物装饰风格与周边地区开始趋同;其次,纵向考察新疆地区动物装饰风格的渊源与发展历程。共分为三期,简略描述了各期的文化特点及发挥主要影响力的外来文化。指出第一期为初始期,年代为公元前13-前7世纪,主要以木器为主,受萨彦-阿尔泰地区装饰风格的影响;第二期为发展期,年代为公元前7-前5世纪,出土动物装饰种类与风格增多,首次出现有金器的高等级大墓,文化来源比较多;第三期为繁荣期,年代为公元前5-前3世纪,,萨卡文化、巴泽雷克文化以及中国北方或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文化因素齐聚乌鲁木齐和吐鲁番地区,出土动物装饰种类继续增加。新疆融入周边牧业文化,各地有代表性的动物装饰主题齐聚新疆。 最后,余论。简略论述新疆地区动物装饰的文化标识以及身份表征作用,初步分析不同生业方式人群对动物装饰的抉择,得出结论:新疆地区的动物装饰主要集中在几个高等级墓葬;公元前2千纪至公元前1千纪中期,欧亚草原经历了一个由畜牧-农耕经济向游牧化经济转变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在天山南北却呈现不同的面貌,天山以北人群流动性比天山以南的大,而南部各人群基本上都有自己明确的边界,动物装饰主要分出土于吐鲁番盆地附近,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起了重大的作用;同时,动物装饰反映了游牧人群的生活环境与审美情趣,他们还意图通过一些动物装饰达到通神的目的,或者经由移情的作用,表达自己的内心期冀与愿景。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华;;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冶金区的形成——商周时期北方青铜器的比较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2 邵会秋;;新疆扎滚鲁克文化初论[J];边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3 邵会秋;;新疆地区安德罗诺沃文化相关遗存探析[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4 杨建华;张盟;;中亚天山、费尔干纳与帕米尔地区的早期铁器时代研究——与新疆地区的文化交往[J];边疆考古研究;2010年00期
5 李志纯,赵志忠;阿尔泰造山带和阿尔泰山构造成矿域的形成[J];地质科学;2002年04期
6 单月英;芦岩;;匈奴腰饰牌及相关问题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02期
7 赵兴有,乔木;哈密盆地区域地貌的基本特征[J];干旱区地理;1994年01期
8 胡汝骥,王亚俊,姜逢清,杨发相,赵兴有;哈密——一个典型的地下水补给型荒漠绿洲区[J];干旱区地理;2003年02期
9 张军民;;伊犁河流域气候资源特点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J];干旱气象;2006年02期
10 杨建华;张盟;;阿尔然大墓在欧亚草原早期铁器时代的作用——兼论中东部文化的分界[J];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1296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9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