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区域系统调查的理论、实践与反思
本文关键词:考古区域系统调查的理论、实践与反思
【摘要】:区域系统调查方法 (Systematic Regional Survey)起源于西方考古学界,是服务于聚落考古,以研究古代社会为目的的系统性抽样调查方式。自1990年代至今,区域系统调查已在我国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尝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一些阶段性的认识。区域系统调查是在大时空尺度范围内探索社会复杂化进程、人地关系、文化交流等诸多问题的重要手段。限于该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其在研究不同层级的考古学问题上的可靠程度有所差别。鉴于中国考古遗存的特殊性,区域系统调查方法在某些地区的应用,应灵活配以钻探、剖面清理等多种方法,以保证调查结论的可靠性。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须严格坚持定量化、系统化的思路。
【作者单位】: 美国匹兹堡大学人类学系;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854
【正文快照】: 在方法论及指导思想上有着重要区别。区域系统一定义的辨析:何为区域系统调查调查讲究对区域内的地方进行全面踏查,并系统为更好地理解区域系统调查的内涵,我们首性地以固定统一的标准搜集样品,从而确保在之先要对其进行明晰的定义界定。在中国,区域系后进行信息统计、分析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南,柯睿思;早期酋长制群体的聚落形态比较研究——以内蒙古东部、安第斯山北部和美洲中部三个地区为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滕铭予;;半支箭河中游先秦时期遗址分布的空间考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3 方辉;;对区域系统调查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考古;2002年05期
4 朔知;;中国的区域系统调查方法辨析[J];中原文物;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柱;亳在大O>说[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2 侯宏堂;“天人合一”观早期发生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韩江苏;;殷墟在历史教学实践课中的规划与设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张碧波;古朝鲜文化探源[J];北方论丛;2000年01期
5 彭鹏;;墓葬等级分析中一种量化方法的思考——以大甸子墓地为例[J];边疆考古研究;2011年00期
6 任雪莉;;从先秦史料看中国青铜器的冶铸[J];宝鸡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万建中;关于忌食猪肉的人类学解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杨东晨,杨建国;周公是整合中国文化的第一位圣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田延峰;;论秦的祖先世系及其文化建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培新;梲棬──女真系铜带饰及相关问题[J];北方文物;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曰珠;张永奎;;管仲商业方略与淮夷商贾贸易[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2 江林昌;;东西方古文明的比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乌兰托亚;海日汗;;魔幻:一个艺术的解码——匈奴艺术的形式解读[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5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6 葛志毅;;中国古代的经学文化传统[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7 倪培兴;;论犯罪学范式的犯罪观[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倪培兴;;论犯罪学范式的犯罪观[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9 陈宇琳;;基于“山-水-城”理念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发展模式探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彭兆荣;;人文/文化||生态/生生[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沈洁;和谐与生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朱新林;《淮南子》与先秦诸子承传考论[D];浙江大学;2010年
8 惠夕平;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至汉代聚落考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舟燕;建立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史谦;经济语篇中隐喻及其文化根源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杨雄;“害羞”之墙[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邹园园;楚文化中的凤纹在平面设计中的探索化运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智凯;湘南传统聚落水系景观空间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赵汗青;关于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开展游牧聚落考古的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7 管小平;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郜江海;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太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聚落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韦姗杉;二里头早期国家兴衰的聚落考古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辉;;谈岳石文化的几个问题[J];管子学刊;1988年04期
2 周南,柯睿思;早期酋长制群体的聚落形态比较研究——以内蒙古东部、安第斯山北部和美洲中部三个地区为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3 徐旭生;;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J];考古;1959年11期
4 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J];考古;1986年06期
5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J];考古;1991年12期
6 李非;李水城;水涛;;葫芦河流域的古文化与古环境[J];考古;1993年09期
7 蔡凤书;于海广;栾丰实;方辉;孙成甫;AnneP.Underhill;GaryFeinman;LindaNicholas;GwenBennett;;山东日照市两城地区的考古调查[J];考古;1997年04期
8 ;河南灵宝市北阳平遗址调查[J];考古;1999年12期
9 方辉;;对区域系统调查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考古;2002年05期
10 栾丰实;;关于聚落考古学研究中的共时性问题[J];考古;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延平;;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纵横[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柴焕波;[N];中国文物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光中;走进《中国考古大发现》[J];书屋;2000年08期
2 雨言;;《新中国考古五十年》一书面世[J];考古;2000年04期
3 古运泉;李岩;李子文;;广东考古世纪回顾[J];考古;2000年06期
4 古运泉;;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J];考古;2000年06期
5 刘诗中;;江西考古的世纪回顾与思考[J];考古;2000年12期
6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J];价格月刊;2001年10期
7 吴春明,钟礼强;20世纪闽台考古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美国科研人员为考古工作添帮手[J];传感器世界;2001年09期
9 徐光冀;对三峡库区考古工作的几点意见[J];四川文物;2001年02期
10 燕生东,尹秀娇,王琦;20世纪枣滕地区考古发现与研究[J];枣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辉;;近年来西藏地区主要开展的考古工作及收获[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罗宗真;;我和六朝考古——回顾六朝考古工作五十年[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梁太鹤;;可乐考古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4 张忠良;王峰;富锡良;;综合物理探查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研究[A];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论文集(1995—2005)[C];1995年
5 ;中国金莲山考古发现疑似针灸用具[A];全国第六届骨科微创手术与多种针刀手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索秀芬;;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纪要[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7 刘诗中;;江西考古的世纪回顾与思考[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8 郭京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推动北京文化之都建设——从北京的考古工作谈起[A];繁荣古都历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坛文集[C];2013年
9 张忠培;;关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的几个问题——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10 郭京宁;;北京考古发现与北京文化之都建设[A];当代北京研究(2012年第4期)[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虹;缩微与光盘技术在考古信息存储中的应用比较[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李陈奇 赵评春;重视基建考古保护文化遗产[N];黑龙江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侯永锋;转播平面媒体的考古直播[N];辽宁日报;2003年
4 文/文阁;让文物考古信息尽快传出去[N];陕西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周毅;考古与公众[N];文汇报;2000年
6 新华社记者 黎张、李翔丽;直播与炒作,会让考古“受伤”[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黄华;拼接历史碎片的考古人[N];云南日报;2004年
8 董纯进;西沙考古,后续工作路漫漫[N];海南日报;2007年
9 高纪春(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副教授);考古中国:复活先民真实生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陈鹤颜;大渡河亘古奔流 述说悠远的文明[N];雅安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杨瑞霞;中原地区数字环境考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林金鑫;综合地球物理考古方法的应用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侯仰军;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6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付宁;史前至12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东西文化交流[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王新春;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考古学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刘建国;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潘碧华;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云菁;公众考古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代生;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3 范伊然;考古项目的电视新闻表达[D];吉林大学;2008年
4 程涛;胶东先秦考古发展史[D];烟台大学;2014年
5 ,
本文编号:1300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30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