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线路视野下井陉古道遗产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线路视野下井陉古道遗产保护研究 出处:《重庆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井陉古驿道,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地址为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是研究明清驿站、递铺设置及清末驿务史的重要资料。近年来井陉县加快城镇化建设、新修建大量现代交通设施,井陉古驿道遗产面临着日渐复杂的保存环境,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井陉古驿道文物保护规划在井陉县文物局委托下于2013年展开编制工作。保护规划的编制过程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对井陉古驿道的遗产内容普查登记、评估现状、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完成保护规划应有的内容。本文以个案评价、反思、推广和填充我国线性遗产保护课题的整体框架为目的,对保护规划过程和成果展开梳理,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和文化线路保护两个角度分析本次规划成果。指出,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角度,本次规划在社会参与方面和规划深度方面的不足;在文化线路保护角度,本次规划则反映出保护规划工作在的保护意识与现行遗产保护制度、工作流程之间尴尬的不匹配关系。而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来,却自线性遗产的保护自身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该特点使线性遗产的保护在我国基于传统“点状”文物保护单位而发展形成的文物保护工作框架下面临制度和工作方法两个层面的困境。虽然,我国有大量线性遗产项目亟待开展保护工作,而国内针对此类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尚显不足。追根溯源,线性遗产脱胎于20世纪70年代欧盟提出的“文化线路”概念。通过对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遗产委员会和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的权威文件解读,全面认识文化线路概念的实质内涵。文化线路理论实际上为遗产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这个方法包括更广大、包容的视角,更综合的学科交叉,更密切的多方合作。同时,国外与线性遗产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相关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单纯从遗产的保护角度来考虑线性遗产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它自身规模宏大、资源丰富的特点,使它具备了推动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潜力。在遗产的有效保护基础上发展可持续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在新世纪的重要工作理念。在借鉴国外线性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以文化线路的整体视角,深化研究井陉古道形成原因、动态变迁及表现,梳理古道价值及载体关系。然后,综合考虑原有规划的不足之处,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在制度层面、规划层面和遗产修复技术措施层面为井陉古道遗产保护规划提出初步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对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可参考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华;;遗产保护工作的管理与利用[J];文化学刊;2007年02期
2 任思蕴;;建立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保障机制[J];文物世界;2007年03期
3 朱清;余韵;;基于产权分析的自然遗产保护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4 李本振;王叶;明庆忠;;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的回顾与展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马明飞;;我国自然遗产保护立法的困境与出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苑利;顾军;;自然遗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及其防止策[J];西夏研究;2011年04期
7 聂云霞;;数字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与瓶颈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2年06期
8 解彩霞;;遗产何以可能?——一种现代性的反思[J];文化遗产;2013年01期
9 闫凤珍;;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7期
10 张克复;;东京巨额遗产案追踪[J];上海档案;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建松;;我国遗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2 苏荣誉;;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新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3 闵庆文;;遗产类型的多样性与保护途径的多样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4 王佩琼;;确认遗产的普遍价值[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5 孙华;;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第一要素:价值的延续[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6 杨文志;;遗产:民族的“种质资源”[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7 李雯;黄德林;杨程;;部门分管制下自然遗产保护评估指标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华芳;穆吟;汤海孺;;社会学视角下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角色[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吕娟;李云鹏;;大运河水利遗产现状问题及保护策略探讨[A];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华;秦耀辰;;中国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两难还是双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佳明;转型过渡期世界遗产战略管理的原则与方法[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罗佳明;社会文化差异与遗产管理理念[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复旦大学文博系 王运良;县域文化遗产管理之意识困境[N];中国文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双敏;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功结合的有效途径[N];中国文物报;2006年
5 复旦大学文博系 王运良 编译;遗产领域立法实践中的利益平衡原则[N];中国文物报;2008年
6 罗佳明;中国世界遗产的组织体系建设与改革[N];中国旅游报;2004年
7 谢宏;把国家遗产完好无损地留给子孙[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李晓黎;城镇化中遗产“待遇问题”[N];中国建设报;2014年
9 记者 石健 通讯员 翁凯 瞿愉寒 刘雷洪;2014年国际考古遗产管理科学委员会年会在吉首召开[N];团结报;2014年
10 中共四川省乐山市委宣传部 罗佳明;我国世界遗产管理的有效性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2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马明飞;自然遗产保护的立法与实践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余洁;遗产保护区的非均衡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惠毅;论电视传媒在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D];西北大学;2014年
7 吕晓斌;基于产权视角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黄明玉;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及记录建档[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灿芳;遗产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郝树楷;论继承法对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D];河北大学;2014年
3 田园;我国遗产税立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李亚平;我国的自然遗产犯罪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张敏;论遗产分割中对债权人的法律保护[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6 王月华;论遗产的范围[D];苏州大学;2015年
7 王婧;遗产廊道视角下京杭运河沿线古镇的旅游发展探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蒙梅;两大法系受遗赠制度比较与借鉴[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韩涛;杭州世界遗产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曹迪;论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26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32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