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砖石中“树”图像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画像砖石中“树”图像特征研究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出土的两汉画像砖石中,含有大量树木图像。这些图像从早期三角形示意性的树形,演变为中期图案化的装饰性风格,再到晚期装饰性与写实性共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变化过程。在整个变化过程中,象征性、装饰性一直是其主要的特征。而且,这种特征在区域风格的体现上,也同样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低估甚至忽略了两汉时期的造型能力。透过四川区域那些写实性极强的作品,也可反映出两汉时期绘画写实能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写意的滥觞。
[Abstract]:......
【作者单位】: 广东嘉应学院美术学院;
【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2011年招标课题(11KYKT05)阶段成果
【分类号】:K879.4
【正文快照】: 在出土两汉画像砖石中,含有大量树木图像,这些资料的发现,对我们探讨传统山水画的早期发展状况无疑是十分有用的。但这些图像过去学界关注不多,到现在为止,已有的研究也多侧重于某一幅或几幅、甚至一个地区的探索,关于画像砖石中树木图像整体性的认识还非常模糊。鉴于这种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仕文;记大邑“天门迎揖”画像石棺[J];四川文物;1998年01期
2 林必忠;刘春鸿;;重庆九龙坡陶家大竹林画像砖墓发掘简报[J];四川文物;2007年02期
3 王思礼;;山东肥城汉画象石墓调查[J];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04期
4 唐杏煌;;郑州新通桥汉代画象空心砖墓[J];文物;1972年10期
5 李献奇;杨海钦;;洛阳又发现一批西汉空心画像砖[J];文物;1993年05期
6 王金元;山西离石石盘汉代画像石墓[J];文物;2005年02期
7 耿建军;刘尊志;王学利;;江苏徐州佛山画像石墓[J];文物;2006年01期
8 郝万章;扶沟吴桥村发现汉代画像砖[J];中原文物;1984年03期
9 王小秋;马军民;;开封尉氏县汉画像砖赏析[J];中原文物;2011年04期
10 张文霞,郝红星,张松林;郑州市南关外汉代画像空心砖墓[J];中原文物;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国光,刘照建;再葬画像石墓的发现与再研究[J];东南文化;2005年01期
2 宋岩泉;鲁东南与苏北汉画像石之比较[J];东南文化;1997年04期
3 吴晓玲;;试析汉代画像石中两种“巧合”鱼纹的象征意义[J];雕塑;2011年04期
4 孔令忠;;石盘汉墓画像石断代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吴晓阳;;秦汉墓葬中随葬陶仓、V飨窒笄澄鯷J];古今农业;2012年02期
6 熊龙;;东汉孙仲妻柩铭考略[J];东方艺术;2012年16期
7 杨远;;两汉画像砖的构图艺术分析[J];大众文艺;2012年22期
8 杨爱国;;关于汉代历史人物故事图像的几个问题[J];东方考古;2012年00期
9 杨远;;中原地区出土两汉画像砖题材分类研究[J];大众文艺;2013年19期
10 刘晓达;;历史镜像与墓中祈福:汉代“泗水捞鼎”画像意义再探[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乔修罡;王丽芬;;山东平阴实验中学出土汉画像石及相关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马骥;刘国敏;;汉画像砖的艺术风格及制作工艺[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广跃;朱卫华;;济宁肖王庄石椁画像及相关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耘;李慧;燕燕燕;颜道彩;;滕州新发现汉画像石初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强;;浅论汉代崇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波;;被遗忘的色彩——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升平;;南阳陈棚汉墓受损彩绘画像石修复保护技术探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洪甫;;连云港市锦屏山(朐山)汉画像石墓[A];1982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芳芳;秦汉服饰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岩;汉画“孔子见老子”的资源和制作[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徐雁宇;商周秦汉葬日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高博;豫鲁苏皖汉画像石雕刻技法初探[D];郑州大学;2011年
5 刘彦佐;考古出土的汉砚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蒲永红;四川与河南南阳汉画像砖的比较[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翔宇;河南中小型汉墓分析[D];郑州大学;2002年
8 王涛;汉代画像石墓中的“祥瑞”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梁英梅;汉代空心砖画像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刘婕;山东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个案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阳汉代石刻墓[J];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10期
2 罗哲文;;孝堂山郭氏墓石祠[J];文物;1961年Z1期
3 刘志远;;四川汉代画像砖反映的社会生活[J];文物;1975年04期
4 ;从浙江省武义县墓葬出土物谈婺州窑早期青瓷[J];文物;1981年02期
5 丁邦钧;;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6年03期
6 李献奇;杨海钦;;洛阳又发现一批西汉空心画像砖[J];文物;1993年05期
7 商彤流;刘永生;;山西离石再次发现东汉画像石墓[J];文物;1996年04期
8 戴志强;;曹魏五铢考述[J];文物;1998年04期
9 周到;吕品;no文兴;;河南汉画像砖的艺术风格与分期[J];中原文物;1980年03期
10 郝万章;扶沟吴桥村发现汉代画像砖[J];中原文物;198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静;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考释[J];榆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杨金萍;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考[J];中医文献杂志;2004年04期
3 杨爱国;五十年来的汉画像石研究[J];东南文化;2005年04期
4 杨金萍;臧守虎;;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J];文献;2005年01期
5 崔平平;;汉画像石中的线条魅力——以山东省嘉祥、邹城、滕州三地的汉画像石为例[J];雕塑;2006年01期
6 杨孝军;郝利荣;;徐州新发现的汉画像石[J];文物;2007年02期
7 朱冠华;杨洪浦;;汉画像石数字化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04期
8 张清明;;谶纬与汉画像石[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史绅;;汉画像石的审美特征写艺术表现[J];美术大观;2008年03期
10 贾光;;汉画像中“鱼”的解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新;;满石风动话线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艺术特色阐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怡村;;浅析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瑞峰;;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的阴阳观[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世勇;颜道彩;陈庆峰;;滕州汉画像石分布解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冰;;从汉画像石看生存到娱乐的转变[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耘;李慧;燕燕燕;颜道彩;;滕州新发现汉画像石初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毅;;从“神仙”到“凡人”——对汉画像石艺术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先兴;;论汉画像艺术中的民间信仰性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州博物馆 吴玲;略谈汉画像石题材中的祭祀供奉[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记者 孙娜;汉画像石新馆确定六大陈列主题[N];徐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高云天 彭春祥;汉画像石精品艺术展今起在连云港市展出[N];徐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唐红丽;大汉雄风今犹在 汉画像石书汉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代厚葬之风孕育了汉画像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蒋英炬 杨爱国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汉画像石研究应立足原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形象资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朱绍鸿;汉画像石的陈列手法[N];中国文物报;2014年
9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之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彭俐;让汉画像石为奥运服务[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莹;陕北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2 侯晓宇;徐州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强;汉画像石艺术的现代化转化之可行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4 刘珊宏;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沈潜;汉画像石中的“绘画感”与“设计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孔琳;汉画像视觉图式的空间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邓攀;河南汉画像石的地域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李海燕;汉画像石的艺术形式与画面构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陈华;陕北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王永鹏;汉画像石空间造型的研究和借鉴[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354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35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