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六博图与汉墓之仙境隐喻

发布时间:2018-01-03 07:42

  本文关键词:六博图与汉墓之仙境隐喻 出处:《史学集刊》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汉墓 六博图 洞穴信仰 洞天福地 仙界时空 仪式话语


【摘要】:汉墓画像所见的六博图,是葬仪中用以对墓室进行时空仙化定性的符号,象征着墓室的另类时空属性;六博图之所在即仙界之所在。死后进入六博图所标识的空间,即是抵达异于人世的仙境时间结构之中。六博图是汉墓用以构造其生命转换功能的信仰符号之一,是汉人寻求某种特殊时空通道("洞")的一种历史呈现:仙界一刹、人间千年。汉墓六博信仰蕴涵着王质烂柯仙话、洞窟和洞天福地信仰的早期渊源形态。
[Abstract]:The six portraits of Han tombs, which are used in the burial instrument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omb in time and space, symbolize the alternative space-time attribute of the tomb. After death, entering the space marked by the six Botu, that is to say, arriving in the time structure of fairyland different from the world, is one of the belief symbols used to construct the function of life transformation in the tomb of the Han Dynasty. It is a kind of historical presentation that Han people seek some special space and time passage ("hole"): the immortal boundary one brake, the human thousand years. The Han tomb six Bo belief contains the Wang quality rotten Ke Xian dialect, the cave and the cave and the early origin form of the belief of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
【分类号】:K879.4
【正文快照】: 六博图是汉墓画像的常见题材,汉墓中亦多见博局镜及六博俑,其主旨在于助死者成仙,是复杂的墓葬仪式话语的重要一环。六博图(仙人弈棋图)以十分生动的艺术形式,深度暗示了棺、墓的独特时空结构,意味深妙,其认知问题制约着汉墓之整体解释。一、有关研究及问题学界对“六博”的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有;;丝绸之路河西地区魏晋墓彩绘砖画——六博新考[J];敦煌研究;2011年02期

2 周铮;;“规矩镜”应改称“博局镜”[J];考古;1987年12期

3 傅举有;;论秦汉时期的博具、博戏兼及博局纹镜[J];考古学报;1986年01期

4 许蓉生;;浅议六博的产生、演变及其影响[J];四川文物;2005年06期

5 崔乐泉;;中国古代六博研究(中)[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05期

6 ;武威磨咀子三座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年12期

7 ;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座秦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6年09期

8 方建国;雷建金;唐朝君;付成金;;四川简阳县鬼头山东汉崖墓[J];文物;1991年03期

9 周水利;;安徽萧县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J];文物;2010年06期

10 李零;跋中山王墓出土的六博棋局——与尹湾《博局占》的设计比较[J];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洽;柳毅故事的文化解读[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3 张文澍;从《聊斋志异》中“女强人”形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及伦理思想[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4 王恒展;;《毛大福》本事考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5 王平;;《醒世姻缘传》与《聊斋志异》俗信描写之比较[J];蒲松龄研究;2010年03期

6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丁伯林;纪永贵;;“董永遇仙”故事系统中傅员外形象的叙事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王绍卫;;《诗经》山水阻隔诗的文化意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黄稼辉;;沉舟犹载梦游人——略论沈宝基诗中的神话因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10 李文娟;;《西京杂记》“葛洪说”补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卜友常;;汉代画像石墓起源新考[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孝军;郝利荣;;汉代画像中“捞鼎”及其象征意义——兼论董仲舒天的哲学思想表现以及汉代民间生死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姜彦文;;四川汉代石棺六博画像艺术初步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武利华;;汉代装饰墓室的“墓室祠堂”及其意义——以河南、四川汉代装饰墓葬为例[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燕燕燕;;滕州西户口一号、二号祠堂画像石中榜题图像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权家玉;;南朝的“苏侯”信仰[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慧;;楚辞莲荷意象研究[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云路;;从“蒙免”“鞭耻”说起——谈一种特殊的词语产生方式[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10 朱学文;;秦汉漆器手工业管理状况之研究[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2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志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用典语言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夏利N,

本文编号:1373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373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4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