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的瓷器交流研究
本文关键词: 宋代 金代 瓷器 交流 出处:《南开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宋、金政权对峙时期,双方经济、文化的往来并未就此中断。其间的物质文化交流中,瓷器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运用考古学研究方法,对金境内出土的青白釉、龙泉窑、建窑瓷器,南宋境内出土的定窑、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瓷器进行系统的类型学分析与分期,进而动态考察这些不同瓷器品种的消长变化情况,对我们深入了解宋、金双方的物质文化交流将有所裨益。 从地理分布上看,金境内所出宋瓷呈散点状分布,东北和环渤海地区出土稍多,中原和边境地区更为零散。品种上则以青白釉瓷器居多,后期偶及龙泉窑和建窑瓷器。宋境所出金代瓷器则相对集中,主要见于长江中、下游及四川地区,品种上以定窑瓷器为大宗,南宋中后期,耀州窑和钧窑瓷器也开始占据一定比重。 宋金之间瓷器交流的方式颇为多样化。金边境地区的宋瓷,往往通过榷场贸易获得。东北和环渤海地区政治地理区位特殊,朝贡、私人携带可能是构成宋瓷输入这一地区的主要方式,其输入路线或与宋金使节往来的交通干道一致。此外,宋瓷也可能存在掠夺、海运走私以及从高丽流入等方式输入金境。宋境内所出的金代瓷器,一部分可能是自榷场贸易流入,也不能排除有私人少量携带、走私的可能性。长江下游地区的金代瓷器,大致应是自淮水下游入境,沿运河或海路南下江浙地区。至于长江中游地区,金代瓷器可能是自南阳一带入境,经由水路运抵湖南和江西等地。四川地区的金代瓷器,则多从关中平原流入,经略阳沿嘉陵江南下进入成都平原。
[Abstract]:During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Song and Jin dynasties,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were not interrupted. In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porcelai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e systematic typological analysis and staging of the Qing white glaze, Longquan kiln, Jian kiln porcelain, Ding kiln, Cizhou kiln system, Yaizhou kiln system and Jun kiln porcelain unearthed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ere carried out. Furthermore, it will benefit us to understand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Song and Jin dynasties by investigating the changes of these porcelain varieties dynamically.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the porcelain of Song Dynasty in gold was scattered, and there were more unearthe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Bohai Rim, and more scattered in Central Plains and Border areas. The most of varieties were celadon and white glazed porcelain. The porcelain of Jin Dynasty produced by Song Dynasty wa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mainl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in Sichuan, with Dingyao porcelain as the main variety, an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outhern Song Dynasty. Yao Zhou kiln and Jun kiln porcelain also began to occupy a certain proportion. The ways of porcelain exchange between the Song and Jin dynasties are quite diversified. The Song porcelain in the Jin border area is often obtained through trade. The politic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Northeast and Bohai Rim is special and the tributes are paid to them. Private carrying may be the main way to make up the input of Song porcelain into this area, and its input route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envoys of the Song and Jin dynasties. In addition, the Song porcelain may also be plundered. Shipping smuggling and importing gold from Koryo. Some of the porcelain of Jin Dynasty produced in Song Dynasty may be imported from the trade field, nor can it be ruled out that there is a small number of private cargoes. The possibility of smuggling. The Jin Dynasty porcelai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hould be roughly imported from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and down the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along the canal or sea route. As for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Jin Dynasty porcelain may have entered from Nanyang. The porcelain of the Jin Dynasty in Sichuan region flowed from the Guanzhong Plain to the Chengdu Plain through Lueyang along the south of the Jialing River.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峰;金代的圣节[J];北方文物;2002年04期
2 范宁;金代状元王纲籍贯考辨[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周峰;有关金代黄河浮桥的几条史料[J];中国科技史料;2002年01期
4 刘丽萍;金代金银手工业的发展及相关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4期
5 王宏北,崔广彬;金代黑龙江地区城镇化的初步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晏选军;金代理学发展路向考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吴凤霞;金代文教政策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吴凤霞;金代兴学与教育发展[J];史学集刊;2005年01期
9 兰婷;孙运来;;金代女真官学[J];东北史地;2006年02期
10 吴树国;;试论金代的桑税[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幼梅;;金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2 赵光华;;金代北京地区园林志略[A];《圆明园》学刊第三期[C];1984年
3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李澍;;金代纸币流通探析[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5 赵靖;;简论金代服饰[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6 吴凤霞;;金代直臣路铎[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7 默书民;;金元时期冀州社会管窥[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8 白秦川;;金代银铤研究三题[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9 白秦川;;金代银铤研究三题[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一)[C];2005年
10 肖志华;;论金代纸币制度及其对商品经济的影响[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李玉君;金代的科技成就及其历史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本报驻陕西记者 赵建兰;金代“刘处士”的别样人生[N];中国文化报;2014年
3 唐小清;我省一重要金代建筑基址遭严重损毁[N];黑龙江日报;2004年
4 李雅君;山西金代陶瓷艺术[N];人民代表报;2002年
5 记者何勇;受损金代佛像将进博物馆[N];人民日报;2003年
6 马洪;金代风筝镜(博物一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本报记者 丛明宇;“半拉城子”出土完整“金代青砖”[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阴祖峰;专家论定:“龙脉”刻石对研究金代堪舆学有重要意义[N];中华建筑报;2007年
9 姚玉成;金代铜龙鉴识[N];中国文物报;2008年
10 实习生 张翘楚 记者 丛明宇;金代武官“现身”宾县 专家称为墓葬“地标”[N];哈尔滨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宏;金代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宋立恒;金代社会等级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兰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徐洁;金代祭礼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玉君;金代宗室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雷;金代吏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刘辉;金代儒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万志;金代区域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永;金代散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飞;金代官吏休假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王万志;金代山西区域文化[D];吉林大学;2006年
3 龙威;金代法律的渊源及其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郭威;金代县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裴铁军;金代交钞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仉惟嘉;论金代河患[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钟铮铮;金代文职朝官的俸禄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孙荣荣;金代官吏奖惩制度[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对萍;金代女性政治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娟娟;金代西京文化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87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487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