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流域彝族地区涉林碑刻的生态文化解析
本文关键词: 生态文化 涉林碑刻 生态价值 彝族 出处:《农业考古》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澜沧江流域是彝族的聚居地之一,在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共收集到18块涉林碑刻,这是彝族祖先爱护森林、热爱生态的最佳见证,其间饱含保护森林的紧迫感、对林木重要性的认识、保护森林的法制意识等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这些碑刻无论过去还是现世都具有珍贵的生态价值,特别在生态保护的文献价值、生态保护的智慧、公共生态意识、对制定生态保护乡规民约的借鉴价值等方面尤显突出。
[Abstract]:The Lancang River Basin is one of the Yi people's settlements. In the Lancang River Basin, a total of 18 forest inscriptions have been collected, which is the best testimony for Yi people to cherish the forest and love the ecology. There are rich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such as the sense of urgency to protect the fores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trees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legal system to protect the forest. These inscriptions have precious ecological value both in the past and in the present world. Especially in the literatur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e wisdom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e public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etc.
【作者单位】: 保山学院人文学院;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澜沧江流域彝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XMZ104)
【分类号】:X2;K877.4
【正文快照】: 澜沧江流域的彝族全部聚居在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彝族总人口达1237241人,占云南全省彝族总人口5028000人的24.6%,占全国彝族总人口8714393人的14.2%。澜沧江流域是国内彝族的聚居区之一,此区域的彝族有热爱森林、亲近自然、珍视生态的优良传统。在澜沧江流域彝族与自然长期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洪美;澜沧江流域多样性拯救行动[J];森林与人类;2005年03期
2 王水;实现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6年02期
3 董海京,,曾广权;澜沧江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分析[J];云南环境科学;1995年03期
4 邓晴,曾广权;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S1期
5 张根娟;;《澜沧江——小太阳》一书出版[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89年01期
6 魏雪峰;德钦县澜沧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4年S1期
7 徐旌;陈丽晖;;大型水电站建设的环境影响及生态修复——以云南漫湾水电站为例[J];云南环境科学;2005年04期
8 支国强;戴丽;;澜沧江流域环境状况及“十一五”水环境保护展望[J];环境科学导刊;2008年05期
9 李汝昌;赵桂芬;段炳华;陈白云;李子川;赵维宏;李继生;黄亚;胡汝源;杨义雄;左继茂;张加明;王国成;杨李桃;;大理州澜沧江流域水砷含量调查报告[J];中华慢病杂志;2006年03期
10 戴丽,曾广权;澜沧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云南环境科学;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魏涛;张兰军;徐宗永;;澜沧江流域云南段交通建设环境保护[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钟华平;刘恒;耿雷华;;澜沧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环境累积效应[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崇云;Peter van der Meer;彭明春;党承林;;澜沧江(湄公河上游)流域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凤庆河、晓街河流域为例[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崔保山;胡波;;澜沧江河道生态需水量评估方法[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澜沧江流域环境污染不容忽视[N];人民政协报;2003年
2 记者 娄忆波;云南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扩容[N];中国环境报;2000年
3 新华社记者 周东棣;开发澜沧江不污湄公河[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本报记者 熊树文;云南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扩容[N];云南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达次 刘立强 张晓明;“天保工程”绿染芒康[N];西藏日报;2001年
6 记者 姜辰蓉 记者 姚润丰;青海境内,50%的湖泊干枯或消失[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钟明川;东南亚的多瑙河[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8 记者 连芳;2011年云南环保世纪行启动[N];云南日报;2011年
9 记者 李秀春;怒江州绿了峡谷富了百姓[N];云南日报;2004年
10 记者 韩萍;三江源水质总体为优[N];法制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翟红娟;纵向岭谷区水电工程胁迫对河流生态完整性影响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2 段雷;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研究[D];清华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芳;澜沧江流域西双版纳地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景观格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王舒;变化环境下澜沧江流域植被与水文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龙富;生态安全视角下澜沧江水坝建设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4 王磊;云南瑞丽江—大盈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汪任平;澜沧江中下游流域传统聚落研究初探——村落人居环境与建筑朝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6 苏玮玮;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水和土壤主要重金属污染及其人体健康效应的研究[D];大理学院;2010年
7 管磊;基于GIS的西藏四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信息图谱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89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489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