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中原地区早期冶铁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9 22:58

  本文关键词: 中原 冶铁 起源 出处:《中原文物》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冶铁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关于冶铁起源的时间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近年来,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增多,结合对文献材料的梳理和考古发现的综合研究可知,商代和西周时期中原地区对陨铁的性能有了一定认识,这可能对人工冶铁技术的产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考古发现表明春秋早期是人工冶铁发展的初期阶段,中晚期之后铁制品数量日益增多,种类逐渐丰富,技术趋向成熟。至战国时期,众多冶铁遗址集中于中原地区,冶铁业一脉相承,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通过对春秋早期铁制品特征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中原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上溯至西周晚期的可能性很大。
[Abstract]:In the pre-Qin period, the iron smelting industry in the Central Plains reg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 have been many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origin of iron smelting in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Combined wit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we can see that the Central Plains of the Shang Dynasty and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had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perties of meteorite. The archeologic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early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as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ron smelting, and the quantity of iron products increased gradually after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and the kinds of iron products gradually enriche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many iron-smelting site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iron-smelting industry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and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ron products in the early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origin of iron smelting technology in the Central Plains is very likely to date back to the late Western Zhou Dynasty.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2017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研究(17240041055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从冶铁技术的发展看先秦两汉时期的儒法斗争[J];化学通报;1975年01期

2 罗红星;明至清前期佛山冶铁业初探[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04期

3 唐际根;;中国冶铁术的起源问题[J];考古;1993年06期

4 ;全国劳动模范——代县白峪里矿山冶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韩树平[J];先锋队;2005年10期

5 孙危;;中国早期冶铁相关问题小考[J];考古与文物;2009年01期

6 李海涛;;前清中国社会冶铁业[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杨宽;试论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J];文史哲;1955年02期

8 岩青;也谈我国开始冶铁的年代[J];文史哲;1982年04期

9 逄振镐;两汉时期山东冶铁手工业的发展[J];东岳论丛;1983年03期

10 黄展岳;;关于中国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问题[J];文物;197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达才;;从战国时代后期的冶铁到现代炼钢的探研[A];九省二区第三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吴伟;李兆友;姜茂发;;我国古代冶铁燃料问题浅析[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补集)[C];2009年

3 李仲均;李庆元;李卫;;春秋、战国、秦汉冶铁遗址综述[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陶忠辉 通讯员 程良友 姚昭;大冶铁腕整治“五小”企业[N];湖北日报;2013年

2 记者 王晶;考古队初探古冶铁术[N];成都日报;2005年

3 记者 钱冶;中国冶铁发源地——淄博铁山专家论证会在淄博召开[N];中国文物报;2012年

4 杨巧云;舞钢市被命名为“中国冶铁文化之都”[N];平顶山日报;2010年

5 杨升南;从淄博探索中国冶铁起源[N];中国文物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王岗;舞钢:中国冶铁文化之都[N];平顶山日报;2010年

7 记者 田秀忠;舞钢市倾力打造“冶铁文化之都”[N];平顶山日报;2010年

8 新疆 肖华堂;中国古代冶铁术起源探寻[N];中国冶金报;2013年

9 陈四四邋实习生 李小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N];四川日报;2007年

10 李炳镇 张小平;舞钢荣获“中国冶铁文化之都”称号[N];中国冶金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文娟;磨沟遗址出土铁器分析及冶铁技术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99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499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d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