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黄山市古村落综合品质空间分异——基于101个古村落的实证调研

发布时间:2018-02-27 00:30

  本文关键词: 古村落 指标体系 综合品质 空间梯度 黄山市 出处:《地理研究》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古村落综合品质提升是解决保护与利用矛盾的关键,对于古村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山市101个古村落为研究对象,构建黄山市古村落综合品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探讨古村落综合品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作为综合评价目标层的生态支撑品质、居住设施品质、经济发展品质、历史文化品质得分分别为4.23、3.50、3.27、2.87,历史文化品质已成为制约黄山市古村落综合品质提升的瓶颈因子;古村落综合品质空间梯度变化显著,呈现东北向西南降低的趋势,形成古村落综合品质高(较高)、低(较低)两大明显的异质性区域;城市经济和基础设施对古村落综合品质影响显著,"城市—乡村"、高速公路和风景区空间梯度变化明显。
[Abstract]:The promo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ncient villages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Taking 101 ancient villages in Huangsh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ncient villages in Huangshan City is construct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ncient villages were discussed by GIS spati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logical support quality, living facilities 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lity of the target layer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ere analyzed. The score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quality were 4.23 ~ 3.50 / 3.27 / 2.87, respectivel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quality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factor restri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ncient villages in Huangshan City, and the spatial gradi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ncient villages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showing a trend of decreasing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The urban economy and infrastructur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ncient villages, and the spatial gradient of "urban-rural", freeway and scenic spot is obvious.
【作者单位】: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08B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86)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涛;汪兴毅;;基于“嫁接”理念的皖南古村落景观整治规划研究——以绩溪县仁里村新农村建设景观整治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7年10期

2 周侃;蔺雪芹;申玉铭;吴立军;;京郊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3 卢松,陆林,王莉,王咏,梁栋栋,杨钊;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J];地理科学;2004年02期

4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5 陆林,凌善金,焦华富,杨兴柱;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J];地理研究;2004年05期

6 刘沛林;于海波;;旅游开发中的古村落乡村性传承评价——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村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11期

7 杨兴柱;王群;;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2013年06期

8 李亚娟;陈田;王婧;汪德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J];地理研究;2013年08期

9 陆林;徐致云;葛敬炳;;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的选择与营造[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李东和;孟影;;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利用模式研究——以黄山市徽州古民居为例[J];人文地理;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春旺;;旅游地空间竞争非线性关系研究——以安徽西递、宏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2 张达;石云;;历史文化村镇水环境的保护研究——以湖南省靖港古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张宪华;;唐末五代徽州的北方移民与经济开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陆林;葛敬炳;;徽州古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颜磊;许学工;章小平;;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旅游流时间特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赵勇,张捷,秦中;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2期

7 钱周平;陈晓华;储金龙;;徽州聚落风水理念对新农村规划的启示[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李山;邱荣旭;陈玲;;基于百度指数的旅游景区络空间关注度:时间分布及其前兆效应[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6期

9 李方一;高晓路;王英杰;;中国农村地区住房结构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10 黄宁;崔胜辉;刘启明;温晨;陈晓梅;;城市化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社区人居环境特征研究——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瑛;李树民;;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演变机理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昂;;自驾车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风景旅游规划)[C];2013年

3 郑浩;吴晓;高源;;闽北与皖南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比较初探——以福建下梅村与安徽西递村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4 段威;闾海;;生长的村落——一个普通山地村落的空间营造策略探寻[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5 刘伟国;;“遗存县治”遗存现状的再研究及其遗产价值——以浙江省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C];2014年

6 张东升;丁爱芳;朱e

本文编号:1540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540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