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原关内地区文物建筑现状调研及保护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 文物建筑 现状环境 工艺做法 保护策略 出处:《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深圳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在历史变迁中受到多方面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现在广府、客家、潮汕、本土文化、西洋文化相融合的深圳文化。边疆开发、移民浪潮、迁海复界等都彰显着深圳文化的独特性和自由性,文化的包容也使得深圳地区建筑形制更加多元化,建筑装饰更加自由。本研究立足于深圳地区传统文物建筑,对遗留文物现状环境以及建筑工艺做法方面进行详细的实地调研,得到第一手资料。调研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其一为文物现在包括生存环境、存在状态、使用情况在内的现状环境;其二是深圳地区传统建筑在建构方式、平面布局、屋身样式、装饰特点等方面的工艺做法。最后通过,对调研结论的研究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本次研究的研究意义之一就在于相关成果能够为本地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的内容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按章节展开: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获取的研究契机以及研究的地域范畴、时间范畴和调研对象的相关信息,同时对本研究的研究现状及深圳地区关于传统文物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且阐述了本次研究的创新点及学术意义,并确定研究方法和工具。第二章对深圳市城市发展历史,城中村的形成史以及建筑文化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找出导致深圳地区文物现状特点的历史原因。第三章主要是对本次研究的文物建筑现状环境进行详细的调研工作。通过对文物生存环境、存在状态、使用情况三个方面的调研,分析深圳市原关内地区文物建筑现在的处境以及相互间的影响关系。第四章是对本次研究的文物建筑工艺做法方面的调研。通过对建筑建构方式、平面布局、屋身样式、装饰特点方面的调研,研究本地区传统建筑的建筑特色,为以后文物修缮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第五章则是根据第三章文物现状环境调研和第四章建筑工艺做法调研的结论,研究分析深圳原关内地区文物建筑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文物保护策略。
[Abstract]:Shenzhen, with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has been influenced by various cultures in its historical vicissitude, forming the Shenzhen culture, which is now integrated with the Guangfu, Hakka, Chaoshan, local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ontier areas. The wave of emigration, the migration to the sea and the restoration of the boundary all show the uniqueness and freedom of the Shenzhen culture. The cultural tolerance also makes the architectural forms of the Shenzhen area more diversified and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freer.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relics buildings in the Shenzhen area. A detailed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and first-hand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The investigation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One is that the cultural relics now includ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state of existence.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situation of use; the second is the technological practices of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s in Shenzhen in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mode, plane layout, house style, decoration characteristics, etc. Finally,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Put forward targeted protection strategy, On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 relevant achievemen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the region. The content of the study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a certain logical sequence.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opportunity of obtaining the data of the third Cultural relics Census an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the regional category, the time category and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e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is study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relics in Shenzhen area are reviewed, and the innovation and academic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are expounded,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ools are determined. Chapter two is about the history of Shenzhen's urban development. The histor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village in the c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have been combed. Find out the historical reasons lea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relic status in Shenzhen. Chapter three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ural relics and building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state of existence, and the usage of the cultural rel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ural relic buildings in the original Guan Nai area of Shenzhen and their influence on each other. Chapter 4th is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relics construction in this study. By means of the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mode, the plane layout, the style of the house body, Research on decorative characteristics, study of th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buildings in this area,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for the future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Chapter 5th i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Chapter 3,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chapter 4th, the investigation of architectural techniqu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ural relic buildings in the original area of Shenzhe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strategi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879.1;TU-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彬;文物建筑保护散论[J];重庆建筑;2002年01期
2 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中的价值观问题[J];世界建筑;2003年07期
3 张壮;文物建筑修缮工作的几点体会[J];古建园林技术;2004年02期
4 孙红梅;文物建筑勘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J];古建园林技术;2005年02期
5 罗哲文;;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物建筑保护维修与合理利用理论与实践科学体系的意见[J];古建园林技术;2006年01期
6 孟钺;吴书雷;;历史文化名城中文物建筑及其环境的作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是一门专业[J];世界建筑;2006年08期
8 郑力鹏;;文物建筑迁移工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华中建筑;2007年02期
9 别治明;;试谈文物建筑保护抢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山西建筑;2007年19期
10 金京;;北京原则通过《北京市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利用中长期规划(2008-2015)》[J];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物建筑》编辑委员会[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2 成大生;;近十年北京地区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诌议[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3 常欣;;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之我见[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四辑)[C];2004年
4 汤众;路杨;;江南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建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5 陈薇;;文物建筑保护与文化学——关于整体的哲学[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6 吕舟;;欧洲文物建筑保护的基本趋向[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7 高小华;;遵守文物建筑修缮原则,做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六辑 上)[C];2007年
8 张卫海;;某文物建筑的勘察与检测[A];2013年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肖楚宇;;中西方的文物建筑保护体系比较浅析[A];“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10 常欣;;从文物建筑与其环境的关系看文物环境保护的重要性[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江海;黟县文物建筑保护爱心认领[N];安徽日报;2006年
2 记者 王立武;黟县推出文物建筑保护认领活动[N];黄山日报;2006年
3 陈述;上海:7月启动文物建筑修缮资质认定工作[N];建筑时报;2006年
4 赵继钊 王汝杰;为文物建筑砌好“防火墙”[N];太原日报;2007年
5 刘魁;为自觉保护文物建筑的老百姓喝彩[N];中华建筑报;2007年
6 ;文物建筑修复类装修:装饰业要做的还很多[N];中华建筑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孔华;严防“三旧”改造损毁文物建筑[N];广东建设报;2010年
8 王洪;文物建筑免费开放应常态[N];联合时报;2012年
9 曹永康 孙祝强;文物建筑勘察的现状问题与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2年
10 阳承良;益阳近现代文物建筑现状及保护利用[N];中国文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霏;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玮;晋东南地区不同环境背景下文物建筑保护规划的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思萌;山西省文物建筑资源信息系统初探[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3 丁辉;文物建筑历史信息的构成及保护[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4 贺欢;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李夕汐;福州美国领事馆旧址的修复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6 刘诗芸;寒地砖构文物建筑的冻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王维;宁波市江北区文物建筑综合开发利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8 叶丹晓;广州市越秀区文物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胡家f,
本文编号:1543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54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