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区明长城军事防御聚落的修筑特点与演变
本文关键词: 宁夏 明长城 军事防御 聚落层级 城池特点 发展演变 出处:《齐鲁学刊》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明代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在西北地区修筑了数千公里的长城,其中在宁夏地区设立了宁夏、固原两座军事重镇及大量军事聚落对长城进行守御及管理。在严格的军事制度管理之下,这些军事聚落有着鲜明的层级结构。各层级聚落有着独特的修筑特点,聚落的选址受到水体、地势、长城、风水理论及军事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城池规模、形制及内部功能布局也因层级及军事战略地位等不同而各有不同,越高等级的聚落位置越适中,规模越大,形制越完备,功能越完善,布局越合理。在明代之后,大多数军事聚落被延用下来,但因各种因素,有些聚落发展成为大中型城市,有些发展为乡镇、村落,有些被旅游业开发,有些则已废弃。对这些聚落的修筑特点及发展演变的研究,对于西北地区的城市规划及古城遗址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Abstract]:In the Ming Dynasty,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of the Great Wall were built in the Northwest for military defense, including Ningxia in Ningxia. Two important military towns and a large number of military settlements in Guyuan guard and manage the Great Wall. Under the strict military system, these military settlements have a distinct hierarchical structure. The site selection of settlements is affected by water body, terrain, the Great Wall, geomantic theory and military activities, etc. Its city scale, shape and internal functional layout are different because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military strategic statu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settlement, the more moderate the location, the larger the scale, the more complete the shape, the more perfect the function, the more rational the layout. After the Ming Dynasty, most military settlements were extended to use, but because of various factors, some settlements developed into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Some of them have been developed into villages and towns, some have been developed by tourism, others have been abandoned.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settlem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urban planning and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city sites in Northwest China.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分类号】:TU984.2;K87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小萌;;榆林窟第29窟西夏武官服饰考[J];敦煌研究;2011年03期
2 王婧;王莉;;文化名城银川古典园林发展特征探析[J];广东园林;2010年03期
3 张维慎;试论宁夏古代狩猎业的发展[J];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4 杨浣;《嘉靖宁夏新志》与明代宁夏社会[J];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5 李芳;;清代宁夏府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述略[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陈涛;;环境史视野与灾害史研究——以宁夏中卫特大沙尘暴灾害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郑国琴;王朝良;;对宁夏历史上农业制度变迁的再认识[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杨建林;;明代宁夏镇驻军数额小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张红艳;;古代灵州城址迁徙考述[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陈玮;;公元7—14世纪景教在宁夏区域发展史研究[J];敦煌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富学;陈爱峰;;西夏印度佛教关系考[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2 艾冲;;论唐代“河曲”内外驻防城群体的分布及其对北疆民族关系的作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3 肖立军;;明代屯堡分布密度及修建规制浅探[A];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云;西夏晚期七大经变画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秦永章;元明清时期甘宁青地区多民族格局的形成及其演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崔红芬;西夏时期的河西佛教[D];兰州大学;2006年
4 李晓英;文化·网络与羊毛贸易:近代甘宁青回族商人(1894-1937年)[D];厦门大学;2007年
5 胡玉春;大夏国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冯文勇;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地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翟丽萍;西夏职官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贾维维;榆林窟第3窟壁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9 尹波涛;鄂尔多斯万户研究(1510-1649年)[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马建民;乾隆三年(1739)宁夏震灾与救济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嘉;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及其优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范立君;俄藏黑水城发愿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文妮;新世纪新阶段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构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许金梅;石嘴山市大武口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D];长安大学;2011年
5 廖元琨;十六世纪西北边政危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苏丽华;胡侍及其文言小说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7 张庆宁;族聚族散[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孙伟;北宋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城寨堡体系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多勇;泾河中上游汉安定郡属县城址及其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娜;清代宁夏体育文化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曾黎;;建水古桥的面孔与性格[J];中国三峡;2013年04期
2 吴庆洲;明南京城池的军事防御体系研究[J];建筑师;2005年02期
3 高凤山;;长城关隘城堡选介(续)[J];华中建筑;1993年03期
4 ;编读往来[J];建筑与文化;2008年08期
5 杨永红;西藏宗堡建筑和庄园建筑的军事防御风格[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5年04期
6 衡云花;;河南楚长城与豫南水系[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4期
7 贾s,
本文编号:1546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54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