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地方行政体制初探:以出土资料为中心
本文选题:百济 切入点:“部巷制” 出处:《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周书》《三国史记》等传统文献记载百济在都城实行“部巷制”、地方社会实行“方郡制”,即“五部五方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韩国陆续出土了百济木简,简文中除了与传统文献所载的都城五部相对应的“中卩”“下卩”“前卩”“上部”“后部”外,还有“西部”“六部五方”等。伏岩里、官北里木简、井邑古阜邑城出土的铭文瓦显示,百济不仅在都城内,而且在地方社会重要的城内也实行“部巷制”。百济的“部巷制”糅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管理部族民众的“部”以及中国王朝城市中相对封闭的建筑形式“巷”。地方社会非城市区域实行“方郡制”,以“城一村”编制管理民众。
[Abstract]:"Zhou Shu", "History Records of three Kingdoms" and other traditional documents record that Baiji has implemented the "Ministry and Lane system" in the capital city, and the local society has implemented the "Fangjun system", that is, "five branches and five directions system." since 1980s, Baiji wooden slips have been unearthed one after another in South Korea. In addition to the five parts of the capital contained in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five parts of the capital city, there are also "the west" and "six parts and five direc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middle", "lower", "front", "upper" and "back". The inscriptions unearthed in Fu Yan, Kuan Beili Mu Jian, Jingyi Gufu Yi City show that. Baiji is not only in the capital, In addition, the "Ministry Lane system" is also practiced in the important cities of the local society. The "ministry system" of Baiji combines the "ministry" of the northern ethnic minorities to manage the tribal people and the relatively closed architectural form of "alleys" in the cities of the Chinese dynasty. Social non-urban areas to implement the "square county system", with "city one village" system to manage the peopl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312.3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锦子;;试论百济与北魏的关系——以百济的上表文为中心[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裕兴;;从海上交通看中国与百济的关系[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荣芳;;唐代史书对百济的记载与认识[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4 苗威;;百济前期疆域述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5 冯立君;;韩国与中国近30年百济史研究述要——以对外关系史研究为中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6 金锦子;;试论5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新罗与百济的同盟关系[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7 拜根兴;;《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关联问题考释[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8 李宗勋;张暾;;7世纪前期的东北亚政治关系与白江之战[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拜根兴;;高句丽、百济遗民关联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泓;;2011-2012年度朝鲜古代史研究综述[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帆;“百济堂”低价进京[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奚林忠;《甜蜜的事业》百济乡版[N];南宁日报;2010年
3 黄展佳;便民卫生服务站建到村[N];南宁日报;2008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杨泓;中国南朝对百济佛教文化的影响[N];中国文物报;2009年
5 刘秋明;邕宁区 百济乡推进“五基地”建设[N];南宁日报;2011年
6 朴震浩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鄢葵 译 韩国外国语大学文化产业系;4D形态的数字化复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永超;无址可选逼急北京药店 平价卖场开上高速公路[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记者 王璇邋通讯员 吕欣花;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N];南宁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赵恒坚;百济芝麻鸭声名鹊起[N];南宁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邓玲;齐心合力谋发展促增收[N];南宁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锦子;五至七世纪中叶朝鲜半岛三国纷争与东北亚政局[D];延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大伟;百济遗民问题探析[D];延边大学;2010年
2 张日善;百济与中国的关系[D];延边大学;2001年
3 宁三福;入唐百济遗民活动探析[D];延边大学;2016年
4 全香;论百济的熊津、泗l樓ǘ技捌溆跋靃D];延边大学;2016年
5 于春英;百济与南北朝朝贡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春香;试论百济与隋唐的政治关系[D];延边大学;2010年
7 崔山玉;试论六至七世纪中叶百济与倭关系[D];延边大学;2006年
8 周晓娇;试论南朝佛教在百济的传播和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9 李婷;流入日本的百济、高句丽遗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栾国琴;从百济金铜香炉看南朝文化对百济文化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78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578245.html